路孔古镇的一家无名凉粉
作者/毛桃
在我刚抵荣的那天下午,下班回来的荣妹就捎了三袋(碗)凉粉和一袋砍好的卤鹅回来。跟着,我便按照惯例地取出一袋凉粉,和上小袋另装的佐料动箸开吃了。
“简直太好吃了。”在连吃两碗之后,我急急地向荣妹打听开了凉粉的出处。
荣妹说是在路孔打的这些凉粉。
路孔,是荣妹工作的地方,离荣昌县城有20-30分钟的车程。因为荣妹在那上班,更因为那里是有耍头的,故我常在回荣探望父母之际抽空去那里转悠。那里的古街,石桥,跟记忆中的河相接近的河以及“虽败犹荣”的赵家花房子、赵家老房子等是我常去盘桓的地方,当地的河鲜、名特菜肴也曾赚去我不少的小尝大吃,但我没想到的是,那里的某家荣昌凉粉的味道居然已盖过了我近年所吃的荣昌城里所出荣昌凉粉的味道,让我陡然有了要去追根溯源的冲动,让我似乎一下子就成了那家凉粉的粉丝。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荣妹天天都从路孔给我带二碗或三碗那家凉粉回来,让我持续体味其好的凉粉本味及佐料味,让我持续体味其鲜香四溢的麻辣味。凉粉摊主稳定发挥的手艺让我想去实地采访的冲动与日俱增。
是“那家凉粉”,因为那家凉粉是一挑柜子撑起的凉粉摊,没有招牌,云飘来云飘去,荣妹甚至不知摊主姓啥名谁。
终于,在离荣的前一天,我在这样那样的事务中抽出时间踏上了下午1点30从荣昌到路孔的班车。30分钟后,抵达有巴渝古镇之称的路孔。
来接我的荣妹把我引到了那家凉粉的摊子前。
高高大大的体型,脱颖宽厚的样子,便是那家凉粉摊摊主给我的第一印象了。
一来自然是要一碗凉粉了。还叫“放辣点。”
一碗吃完,再来一碗。
本来还想再要第三碗的,但因辣得太凶,怕胃子**,就没再由着嘴巴了。
时值下午二点过,凉粉摊生意正当“淡季”。当摊主与摊子正对的一家餐馆的几位女性打上了麻将时,我也顺势对她进行了“凉粉为什么这么香?”的追根式采访。
通过问答式摆谈,得知:摊主姓龙,卖凉粉已有六年时间,最初的手艺是去荣昌城里跟她嫂嫂的侄儿媳妇学的,该侄儿媳妇在荣昌城里卖凉粉。龙摊主现在使用的一挑柜子就是该侄儿媳妇送的,她现在使用的是手推车。在卖凉粉之前,龙摊主是打衣服的(裁逢)。而现在人都过买衣服穿,故打衣服生意不好做了。
回到凉粉本身的问题上。一碗成品凉粉的结构是:切好的凉粉+佐料。一般的荣昌凉粉及龙摊主凉粉的佐料是:油辣子、芝麻油、盐芡、蒜水、花椒面、味精、芝麻面、葱花。下面,是经过整理的龙摊主关于搅凉粉和做凉粉佐料的一些观点。从中,你也许可以找到龙凉粉好吃的根本原因。
关于搅凉粉:
豌豆粉是在荣昌水口寺市场买的,既有黄粉(没滤渣的豌豆粉),也有白粉(滤了渣的豌豆粉)。用好多黄粉、好多白粉是有比例的。凉粉本身香不香,与此有很大关系,当然,还与用好多水、好大的火、怎样搅等有关。
关于花椒面:
花椒也是在市场上买的。买最好的花椒(时价三元一两),买了后让卖花椒的现用机器打成粉,看到打(意即谨防掉包事件发生。)
关于油辣子:
海椒也是在市场上买的。要买好的,红的。海椒剪嘎焙干后,就拿到粑窝(碓窝,石质)里舂。碓杵是用木头做的。海椒皮皮和海椒米米要分开舂。海椒米米要舂到破皮煎起才香。舂好后,两者合起备用。
龙摊主每天都要煎油辣子,也即她凉粉里所放油辣子的新鲜程度是很高的。
至于煎油辣子所用的菜油,则是用买来的菜籽去油坊打的。路孔街上有两家油坊。龙摊主说煎油辣子用纯菜油才香。
关于盐芡、葱花,芝麻油及放佐料原则:
盐芡要做得干、稀适度。盐芡做得好,凉粉才巴味。
葱要用火葱(香葱)才香。
芝麻油的芝麻是用小粑窝舂的。要焙了舂。
放佐料原则是:尽量让凉粉的味道好,量足味够,不偷工减料。
摆谈结束时,我建议龙摊主在凉粉的一挑柜子的醒目位置书写上“龙凉粉”几个字,相当于设立招牌什么的,龙摊主未置可否。她说路孔赶场天(每旬1、4、7)有好几家在卖凉粉,而寒天就她这一家在卖,是不难找到的。
喜欢路孔古镇,喜欢路孔龙凉粉。它们是处于原生态而不是开发态中的美景,它们服务的对象主要还是本地人。
我喜欢与能让本地人满意的事物相遇,就像喜欢在当地土特产中挑鲜自己中意的物品一样。
但愿这种原生态中的美景能够保持下去、延续下去。
辣椒最香 龙凉粉摊子 佐料很齐 摊主龙老板 一挑担子,全部家当 巴渝古镇路孔大荣桥 濑溪河畔 赵家花房子 肚子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