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江蕙水 发表于 2014-1-17 08:51

近代艺兰名人王叔平

--------摘自《近现代人物》 王叔平(1886——1965年),名孝友,乳名仰清,以表字行世。清光绪二年出生于余姚开元乡瑶湖苑(今属马渚镇)。

    王家是当地望族,祖上曾在汉口开王三盛药材行,发迹后在家乡广置田产,成为姚西的巨富。王家兄弟四人,他排行为三,少年时在家乡私塾上学,19岁因患肺病辍学。他爱莳花弄草,尤喜兰花。养病期间种了几盆名兰消闲。他爱兰的幽香盈室,更爱其清雅、俊逸、潇洒的风度,遂从喜爱到酷爱,终成艺兰名家。三十岁左右,在姚西已小有名气,四乡不少爱兰者常常造访瑶湖苑,向他求兰,或赠物交换,或高价求购。
  二十年代,全国艺兰名家曾连续多次在绍兴、湖州、苏州、无锡等地举行规模宏大的兰花盛会。养兰日趋繁荣,兰市日益兴旺。余姚是兰花之乡,有不少名品参加展出,颇受行家好评,名声大振。于是外地求购名兰者纷至沓来,从而促进了余姚兰业的更快发展。当时,全县以艺兰闻名者达70余家,单是城区即有40多家,且有兰花公会组织。他家住姚西,地处较偏僻,颇感不便,遂于1927年举家迁徙县城直神弄定居。从而增加了与艺兰世家砌磋兰艺和与外地兰友广泛交往的机遇,为发展养兰事业创造了条件。
  姚城地处四明山北麓,每到冬春,山民就翻山越岭采掘野兰,于农历正月上旬挑到县城出 售。此时的兰花只有根、叶和花蕾,很难辨其优劣。而他却以独有的眼力,挑选有培育前途的愿出高价收购,进行精心培育。久而久之,采兰山民差不多都认识他,于是每年春节后进城售兰山民就先到他家,让他挑拣。为培植计,他置大棚六座,花架六、七十具,共可容六百多盆。
  兰比其他花草娇柔,平时需要特别护理。春天翻盆须加新土一半。对土的质量,有他严格的要求,所以他收购的必产在海拨600米以上燕窝山顶幽谷中的,腐殖质较多、蓄水力较好的上等山泥。山民寻地挖土、过筛晒干,颗粒均细、干湿适度,否则,他就拒不购用。梅雨季节,晴雨不定,他必小心伺候。天雨,用布幔遮大棚;雨过即换盖竹帘,力避阳光直射。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需勤浇水。但不在盆温过高时浇水,这样易遭霉根。所在一般选在晚上十一时至次日凌晨四时为最佳时刻,从不误时。冬天要防止受冻,应搬入室内,若发现盆外有水珠,又须防室温过高而伤根系,宜搬至大棚“乘凉”。如遇寒流,气温急剧下降,以点燃大蜡烛驱寒,其间添烛或灭烛,要视气温变化而定,晚上值班,毫不马虎。由于他精于兰艺,亲手培育的兰花茎叶疏落有致,花朵飘逸成韵,清香四溢。对一些枝叶枯萎,只留少许根系的名品,也能培育成活复壮,如此技术,深受兰界朋友的推崇。 
  他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兰花,回报给他的是名品不断增加。著名的金岙素、太原梅、冠姚梅等一百五十多个品种。当年冠姚梅培育成功,他所喜异常。不但举家庆贺,还向亲友报喜,并请摄影师拍照留影,作为资料分送兰界朋友。几十年来,经他栽培的兰花,都由绍兴、杭州、上海等地的兰商上门收购,运销全国各地,直至日本、东南亚等地,因而他的知名度日隆,甚至有人誉他为中国三大兰将之一者。

乌镇兰苑 发表于 2014-1-17 09:42

余姚是国兰与兰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南天 发表于 2014-1-17 09:57

喜欢这样的贴子

水月秋兰 发表于 2014-1-17 10:33

学习了。

wangcqing 发表于 2014-1-17 11:04

冠姚梅确实是好花,中宫守得很好,就是太懒花

凌晨晓 发表于 2014-1-21 07:38

了解了解

tree2007 发表于 2014-1-21 08:43

这篇文真是大大的好啊,收下来了

狮子座的射手zwj 发表于 2014-1-21 08:51

花好帖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代艺兰名人王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