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一叶 发表于 2006-7-12 18:28

<p>似乎是见过的,那月见草~~印象模糊中</p><p></p><p>为啥那桔梗都这么好看~~就应该啥色都弄点才能稍微避免自己被已有的品种不同的色给毒撩倒咯~~</p>

lulusu 发表于 2006-7-12 19:4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翩若惊鸿-</i>在2006-5-26 23:16:46的发言:</b><br/><p>看我另一个帖子吧,里面有说明哦 :))</p></div><p></p>LZ8好意思 可否给个连接 没有找到 谢谢

-翩若惊鸿- 发表于 2006-7-14 02:45

<p>&nbsp;</p><p>发个今天写的作业。</p><p>&nbsp;</p><p align="center"><br/><strong><font face="黑体" size="6">运河边上的星斗</font></strong></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黑体" size="6"></font></strong><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古镇保护遐思录</strong></font></p><p>&nbsp;</p><p>&nbsp;&nbsp;&nbsp; 如果把古运河比喻成天上的银河,河畔的古镇、古村落、古城池,就是银河里熠熠闪光的星斗,它们与古运河唇齿相依、共生共荣。没有古运河,就不会有这些村镇的出现和繁荣;没有这些村镇的市井喧哗和商铺,古运河就会寂寥冷落。古运河上千帆竞渡,载着盐、漕粮、瓷器、丝绸……载着远道而来的商旅,载着出门求取功名的学子,载着行游天下的文士,也载着留守家中的女人们的牵念和期盼。运河边的座座村镇和古老驿站里,演绎着无数悲喜交集的故事。<br/>&nbsp;&nbsp;&nbsp; 2006,古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公众瞩目的话题。那些星星般的古村古镇,也同时进入人们的视线。它们,连同附着在它们身上的历史记忆、风俗民情、地方文化、生活方式,一同构成了古运河的文脉。保护古运河,如果无视这些村镇的存在,将是不完整的。那么,在古运河已经不再承担中国南北交通和运输动脉的作用、古运河已经被列为遗产保护对象的情势下,运河岸边的古老村镇,人们呵,究竟该如何待你?<br/>&nbsp;&nbsp;&nbsp; 从6月下旬到7月,市政协古镇保护专题调研小组,远赴浙闽赣皖四省,考察当地古镇古村落,又沿古运河扬州段,逐个考察了运河古镇的情况,试图从中寻找一些出有共性的规律,为扬州运河古镇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值得借鉴的东西。<br/>&nbsp;&nbsp;&nbsp; 西塘、金华、衢州、婺源、宣州,一路行去;宝应、高邮、车逻、邵伯、湾头、瓜州、十二圩,次第看来,有太多的感受和联想,值得记录。</p><p align="center"><br/><strong>纯自然主义的“原生态”未必是令人愉悦的。</strong></p><p><br/>&nbsp;&nbsp;&nbsp; 汪口村,是江西婺源东北部的一个小村庄,距县城紫阳镇23公里。村前两河交会、碧水汪然,故名“汪口”。此处是宋大观年间朝议大夫俞杲辟居之处。这里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被古建专家誉为“建筑艺术宝库”的俞氏宗祠,其中的木雕,令人叹为观止。村中保存着昔日的“大夫第”、“一经堂”等古老徽派古建筑。<br/>&nbsp;&nbsp;&nbsp; 也许是夏日酷暑,访客不多。橐橐穿行于古老的房舍之间,只见里巷人家,悠然闲居,一派古风。但令人感觉异样的,是巷道深处不时飘来的猪舍人粪的气息,使人屏息;而在青石板小巷里随意信步的鸡犬和不时可见的禽粪,也使人蹑足。<br/>&nbsp;&nbsp;&nbsp; 同在婺源的江湾村,建于隋末,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交通要塞,为婺源东大门。这里山水环绕,自然风光美丽,古村落基本保持着原来的风貌。村中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古老建筑,村人依然居住在古村里,踪迹所至,看见的皆是从前的旧屋旧人家,但整个村落显得整洁、干净,没有汪口村那些令人局促不安的气味及秽物。<br/>&nbsp;&nbsp;&nbsp; 在当代旅游资源开发中,那种保持了原始风貌、原始生活方式、古老文明与习俗的“原生态”旅游日益获得重视,通过汪口与江湾的不同体验,可以感受到,那种纯自然主义的“原生态”未必是令人愉悦的;在尽量保持古风的前提下,拆除那些有碍环境和景观的不良建筑如猪圈、茅房、粪坑、乱坟岗等,新建外貌和形制与当地民居风格一致、具有现代水准的卫生设施,为当地居民与观光客提供一个文明、健康、卫生的环境,是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p><p align="left">&nbsp;</p><p align="center"><br/><strong>漠视古老遗存、热衷拆旧建新,是危险行为,破坏性开发是古镇保护的最大的敌人。</strong></p><strong></strong><p align="left"><br/>&nbsp;&nbsp;&nbsp; 武夷山,九曲溪,以其美丽的山水引人入胜。山下,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镇子,镇上店铺林立,出售的大多数是产自武夷山的茶叶、蘑菇等特产,以及当地的木雕工艺品。镇子是新的,房屋是那种水泥混凝土贴着瓷砖的建筑,随处可见,没有任何特色。远道而来的人们也许并不知道,武夷山下真正的古镇已经被拆光了,我们只看见一座嵌有木雕的老房子,它因被视为有较高保存价值而幸存。如果当初将建设新镇的资金,用于整修和保护古镇,那么,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会不会是另一番风景?高山青青、绿水长长、木筏悠悠,水上梢公的船歌和岸边樵夫的山歌远近相和,两岸古镇的老屋和人家,融合在山水之间……<br/>&nbsp;&nbsp;&nbsp; 这样的遗憾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一些旅游开发的远景规划中,一些村庄已经被整体列入了拆迁范围之内。在设计者的计划中,这些庄台、村落,将被各种新的旅游场所和项目替代。<br/>&nbsp;&nbsp;&nbsp; 你聪明的,请告诉我,我们的田园乡土,真的如同一张白纸,“可以用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么?那些祖祖辈辈生于斯葬于斯的原住民,连同他们古朴的民居,自然的阡陌、纵横的河流,本身就是本土文化的滥觞之地啊。这一切,与该地的“旅游价值”之间,是否有着天然的、历史的、文化的内在联系呢?我们为什么一方面热衷于新建各种假冒的所谓“农家庄园”,另一方面,却将真正的农家村庄拆除掉呢?</p><p>&nbsp;</p><p align="center"><br/><strong>假古董蜂拥而上,真文物却荒于郊野,这是古运河文化保护的不能承受之痛!</strong></p><p><br/>&nbsp;&nbsp;&nbsp; 浙江衢州龙游县衢江北岸3公里处的凤凰山麓。山民们世代居住在这里,山上,一些深不见底的水塘是村人的生活水源。<br/>&nbsp;&nbsp;&nbsp; 1992年,村里一个名叫吴阿奶的老汉,领着几个当地农民,抬来了抽水机,他们试图揭开这些无底塘的秘密。在抽水整整一昼夜之后,巨大的地下石窟呈现在面对它惊得目瞪口呆的人们面前。这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类似的石窟,在0.3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24个,面积从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这些石窟的规模之大,内部形状之独特、形成原因和用途之迷惑,使其成为一个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难解之谜。2002年,来自北京考古、地质、水利、军事等多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了考察和研究,皆未能解开谜底。<br/>&nbsp;&nbsp;&nbsp; 我们踏访了其中的一座石窟。在惊叹于石窟的气势磅礴的同时,我突然发现在石窟的四面墙壁上,有几幅凿在石壁上的“壁画”,而石窟中起着支撑作用的天然巨大方型石柱,也被雕成了龙柱。拙劣粗糙的雕刻,破坏了石窟天然而宏大的庄严气氛,平添了许多俗气。问当地导游,才知道,这些壁画和龙柱,是最初的“承包”者留下的败笔!这样的情形,实在令人痛惜不已。<br/>&nbsp;&nbsp;&nbsp; 类似的情形,我们在高邮也有目睹。<br/>&nbsp;&nbsp;&nbsp; 镇国寺塔在高邮西门湾.又称西塔。这座始建于唐的宝塔,静静伫立在运河的河心小岛上。据说,在1956年疏浚大运河时,为了塔的去留,人们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它位于运河主航道上,影响通航,应该炸毁;有人认为古塔是文物,应该保留。官司一直打到周恩来总理那里,是周总理一棰定音,将塔保留了下来。后来,为了保护古塔,在塔的四周填土筑堤,形成运河中的一个小岛。千年古塔,从此成为千里古运河上难得的标志物。但就在本次考察中,我们看见的这座小岛,已经非复旧时模样。小岛本身面积有限,一组规模庞大的新建寺庙建筑群,堂皇地挺立起来,临水一侧,一座高大的观音像兀然而立。而镇国寺塔,已经被逼仄地挤压到了岛之一隅,成了一件做工并不精致的新衣裳上佩带的一枚古老徽章。古塔的塔身,长着高高低低的杂草和小树,显得沧桑、斑驳而古老。考察团中有来自文物部门的专家,他说,这组寺庙建筑群的建造,并未获得文物部门的同意……<br/>&nbsp;&nbsp;&nbsp; 假古董蜂拥而上,真文物却荒于郊野——这正是古运河不能承受之痛!</p><p>&nbsp;</p><p align="center"><strong>那些非物质的遗产,其实需要物质的形态来守护、承载和肩荷。</strong></p><p><br/>&nbsp;&nbsp;&nbsp; 宣州纸,中国“文房四宝”的标志性地理坐标之一。到宣州,自然想去访那据说“纯白细密,柔软均匀,绵韧而坚,光而不滑,透而弥光,久藏不腐,百折不损”的“千年寿纸”宣纸。当我们向当地文史工作者探询宣纸消息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宣州已经没有一家生产宣纸的工厂。要找宣纸,只能到泾县。自然,那种踏访保存着古老生产方式的手工宣作坊的念头,也成了奢想。<br/>&nbsp;&nbsp;&nbsp; 失落的不仅仅是宣州纸。在长江岸边的十二圩,我们同样遍寻不得大名鼎鼎的十二圩茶干的踪影。宣州纸也好,十二圩茶干也罢,都早已不是普通的纸张、寻常的吃食,而是一方水土出产的一方物件,它们的背后,其实书写着两个字:文化。<br/>&nbsp;&nbsp;&nbsp;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这是李太白慷慨赠予宣州城外敬亭山的赞美。我们在诗中看见一幅动人的场景:多情的李太白与敬亭山相与对坐,默默相望,两看而不厌。好吧,既然不见宣州纸,那么我们去朝山!主人嗫嚅着,再次阻住了我们的脚步:不要吧,那是一座很普通的山,山上什么也没有了。<br/>&nbsp;&nbsp;&nbsp; 怎么会什么也没有呢?山上有李太白啊!主人怎么居然连李太白都忘了?也许,敬亭山上并不需要建那些虚假而庞大的楼台亭舍或者人物雕塑,而只需一块小小的诗碑,就可以慰藉行者的心灵。<br/>&nbsp;&nbsp;&nbsp; “是的,什么都没有了”,同样的歉意微笑挂在瓜州主人的脸上。<br/>&nbsp;&nbsp;&nbsp; 瓜州,是那个“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瓜州,那个“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的瓜州,那个杜十娘怒沉八宝箱的瓜州,那个春江花月夜的瓜州,那个有着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齐名的大观楼的瓜州,那个曹雪芹风雪停驻的瓜州……呵,瓜州,难道还需要什么解释和说明么?然而,沧海桑田,古老的瓜州镇当年已经在长江浪涛的拍击下,沉没江心,今天的瓜州,实际上已是长江北岸的一座新镇。<br/>&nbsp;&nbsp;&nbsp; 当拿着地图、背着行囊,一路风尘而来的旅行者踏上瓜州,拿什么奉献给这些朝拜者;当旧时风景不再,用什么来承载那些苍老的故事和歌谣,我的瓜州?我只知道,那些非物质的遗产,其实同样需要物质的形态来守护、承载和肩荷。<br/>&nbsp;&nbsp;&nbsp; 滕王阁可以再建、栖灵塔可以复建,大观楼为什么不能再次屹立在古运河与长江交汇的瓜州镇上?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不是正如火如荼么?何不将古老的文明与今天的建设融合在一起,打造和再现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意蕴的新瓜州镇?这样的畅想,令人憧憬不已。</p><p>&nbsp;</p><p align="center"><br/><strong>当民间资金被激活,古镇的管理者,也许就不再为保护资金的匮乏而焦虑忧心。</strong></p><p align="left"><br/>&nbsp;&nbsp;&nbsp; 安徽龙川,胡宗宪尚书府。这是一座有相当规模的徽式建筑。数年前,这里被当地邮电系统的一位致力于文物收藏的职工花数百万元私人购得,居住在里面的十七户居民被搬迁。尚书府经过整修,凉亭、水井、戏台、轿房、药房、家塾、佛堂……一一恢复了最初的模样并且对外开放。<br/>&nbsp;&nbsp;&nbsp; 这样的行为模式和保护思路,或许值得古镇管理者们借鉴。<br/>&nbsp;&nbsp;&nbsp; 邵伯镇在扬州沿运河古镇中是古镇风貌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地方。1500米的老街与古运河并行逶迤而建。老街已经过于衰老了,老街上的原住民,多是些年迈的老人,与老街相互守望着。随便推开老街任何一户人家,稍稍向房屋深处走进去,就会看见那些摇摇欲坠的屋檐和房梁,那些倾颓得只剩下墙基的墙壁,那些长着半人深荒草的庭院……清朝四部尚书董恂的故居,就隐藏在这些看似破败的老屋里。老街人心里很急,他们盼望着改变居住环境,却因为古镇需要保护而得不到批准;而古镇管理者们,却在为古镇保护缺少资金而忧心。<br/>&nbsp;&nbsp;&nbsp; 古镇,首先是古镇人的古镇,而不仅仅是古镇管理者的古镇。可否,古镇管理者不再将古镇保护的责任全盘大包大揽下来,而是让老街上的居民或者老街以外的人,也参与到古镇修复与保护的行动中来?——当民间资金被激活,古镇的管理者,也许就不再为保护资金的匮乏而焦虑忧心。</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3 18:49:47编辑过]

yhjane 发表于 2006-7-14 21:33

<p>嘻嘻,今天我第一个拜读!</p><p>去年播的洋桔梗,我也只幸存了4棵,但是还算幸运,4棵开出了3个花色:白紫、白粉、纯黄。</p>

-翩若惊鸿- 发表于 2006-7-15 01:1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五月</i>在2006-7-12 9:51:09的发言:</b><br/><p>207的一是香铃草.月见草很香吗?我家的怎么味道是怪怪的?白色的洋桔梗很漂亮,表忘了收种子哈!</p></div><p>月见草挂露台栏杆外面,俺闻不着——非要闻,估计有性命之虞,嘎嘎~~</p><p>洋桔梗似乎很喜欢结种子的!</p>

-翩若惊鸿- 发表于 2006-7-15 01:15

<p></p><p>粉云。夏天只开一朵花。</p><p>&nbsp;</p><p></p><p>洋桔梗。照顾得不好,枝条都歪歪倒倒的,就不拍全景了。嘿嘿~~</p><p><br/>&nbsp;</p><p></p><p>野花也风流。拍完片片,就被俺一把给拔了!</p>

-翩若惊鸿- 发表于 2006-7-15 01:17

<p>今天周末,回家去了,打扫卫生、伺候花花、照顾猫猫、喂鸽子……</p><p>&nbsp;</p>

pinkapple 发表于 2006-7-15 01:27

姐姐家得花长得都超好,你怎么预防虫害得?介绍介绍经验

-翩若惊鸿- 发表于 2006-7-15 01:4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pinkapple</i>在2006-7-14 17:27:54的发言:</b><br/>姐姐家得花长得都超好,你怎么预防虫害得?介绍介绍经验</div><p>我没有做过任何预防措施。今年运气比较好吧?</p><p>今年在花园里抓过金龟子、知了、天牛……好象夏天的昆虫俺家都有过了。嘿嘿~~~</p>

悦诗风吟 发表于 2006-7-15 04:49

姐姐,文章拜读了,写得好深刻。不过最好放到休闲版或者旅游版去开个题噢。好想念你家的花花。
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查看完整版本: 8月8日 蒙特布朗和万人迷种子已经给了悦诗,跟她要就成,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