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门熊猫 于 2018-4-27 14:32 编辑
新毛颖传 注:最近在鼓捣一些有关书法的短视频,都是信口开河不打草稿,被某美女吐槽后改成老老实实的打草稿,三小时写了两千多字,算是一篇有关毛笔有关书法的科普小文章,分享给大家,欢迎批评指正,视频现在就不用看了,等以后做好了再供大家嘲笑。
《毛颖传》是韩愈同学的著名文章,全文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写的好极了,我也接他这个茬继续发挥一下下,说说毛笔与书法之间的源流。
毛笔相传是秦代大将蒙恬发明的,然而这只是个传说,在更早的商周时期已经有毛笔产生,距今约有三千年,所以可以叫它三千岁,或者说是毛千岁。他一个竹竿(或木杆)一撮毛,横竖看着都是一根棍子或者一个一。如果把它比作一个男生,书写材料比作女生,那他换了好多女朋友,还捎带生了一堆孩子,最终找到纸这一辈子的真爱,这才消停。我在这就给大家说说其中的恋爱生育史。
纸是到了东汉才由太监蔡伦综合过去种种方法最后定型的,但纸在当时社会上还是稀罕物,普及程度不够,就算如此,距离商周已经晚了快两千年,那么这漫长的一千多年,毛笔的女朋友问题是如何解决呢?它先是找到甲骨也就是乌龟壳或者牛骨头,生了个孩子叫甲骨文。有人会问了,甲骨文不是用刀刻出来的么?是滴,但只是对了一部分,甲骨文有刀刻,也有毛笔写的,只不过是毛笔写的不好保存罢了。甲骨这类东西不是随时都有,哪有这么多乌龟牛羊可找?所以后来人们就找到更方便更经济的办法,就是用竹片木片当做材料供毛笔挥霍,韦编三绝就是个好例子。所以毛笔的第二个孩子是简牍,近一百年来我们一共发掘出了三十多万件,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代的都有,篆书鸟虫书隶书都有,这类遗存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甚至包括二王老赵都没怎么见过,所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的幸运。
下面我再说说毛笔和石头生的孩子,这第三个孩子叫碑刻。石头是个好东西,是对信息保存最靠谱的载体,甚至可以说到了现代依然还是存储信息能力最佳载体之一,骨头,木头,纸都不如它抗折腾,现在的硬盘更是不靠谱。所以你别看它长得朴实无华,可家有丑妻是个宝啊!所以古代官方都喜欢拿它说事儿,记录一些大事件,或者谁家皇上大臣社会名流等等死了作为墓志铭拿它记录一下。但石头也有个缺陷,就是它只适合写篆隶楷这种严肃庄重的静态书体,不适合书写行书草书这类动态书体,当然李世民武则天这类皇帝可以来点行草书显摆显摆,但都是偶尔为之,不是主流,就算搞出来也不好看。
我在这里插播一下,说说楷书是如何最后诞生的。我们知道楷书来自隶书,它先是诞生了小楷,而钟繇是公认的小楷鼻祖,后来经过王羲之美化加工成了万世楷模,也就是说小楷是毛笔和纸张的孩子。但是大楷或者说是我们常见的楷书不是,他是毛笔和石头的孩子,先是经过北魏南北朝的酝酿,又由初唐四大家欧虞褚薛的加工,再通过颜真卿的革命性贡献,最后柳公权成为集大成者,成了最后的定调人。记住一点,期间和纸张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楷书的最终形成是毛笔和石头的产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刻刀也起过一些作用,因为好多魏碑都是刻工直接凿出来的,连毛笔都省了。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唐朝,人们搞碑刻先是书丹,比如说请欧阳询用毛笔蘸着比较醒目红色颜料用毛笔直接在石头上写,写好以后再请石匠刻出他书写的痕迹,我们后人再通过这个碑刻拓出字来,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拓片字帖。这类搞法在秦汉时代已经流行,秦篆汉隶类碑刻也是这么个路子,但楷书类的碑刻直到才唐朝异常兴旺,比如颜真卿,简直就有书丹癖。到了宋元时期,人们开始提倡文人书法,碑刻逐渐式微,它的毛病被疯狂吐槽,其中米芾说的最狠,他说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海岳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