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找回密码QQ登录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

陌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查看: 563|回复: 24

【西门熊猫】 新毛颖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1-1-24 12:29
  • 发表于 2018-4-27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省青岛市 移动
    本帖最后由 西门熊猫 于 2018-4-27 14:32 编辑
    新毛颖传
    注:最近在鼓捣一些有关书法的短视频,都是信口开河不打草稿,被某美女吐槽后改成老老实实的打草稿,三小时写了两千多字,算是一篇有关毛笔有关书法的科普小文章,分享给大家,欢迎批评指正,视频现在就不用看了,等以后做好了再供大家嘲笑。

       《毛颖传》是韩愈同学的著名文章,全文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写的好极了,我也接他这个茬继续发挥一下下,说说毛笔与书法之间的源流。


      毛笔相传是秦代大将蒙恬发明的,然而这只是个传说,在更早的商周时期已经有毛笔产生,距今约有三千年,所以可以叫它三千岁,或者说是毛千岁。他一个竹竿(或木杆)一撮毛,横竖看着都是一根棍子或者一个一。如果把它比作一个男生,书写材料比作女生,那他换了好多女朋友,还捎带生了一堆孩子,最终找到纸这一辈子的真爱,这才消停。我在这就给大家说说其中的恋爱生育史。


      纸是到了东汉才由太监蔡伦综合过去种种方法最后定型的,但纸在当时社会上还是稀罕物,普及程度不够,就算如此,距离商周已经晚了快两千年,那么这漫长的一千多年,毛笔的女朋友问题是如何解决呢?它先是找到甲骨也就是乌龟壳或者牛骨头,生了个孩子叫甲骨文。有人会问了,甲骨文不是用刀刻出来的么?是滴,但只是对了一部分,甲骨文有刀刻,也有毛笔写的,只不过是毛笔写的不好保存罢了。甲骨这类东西不是随时都有,哪有这么多乌龟牛羊可找?所以后来人们就找到更方便更经济的办法,就是用竹片木片当做材料供毛笔挥霍,韦编三绝就是个好例子。所以毛笔的第二个孩子是简牍,近一百年来我们一共发掘出了三十多万件,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代的都有,篆书鸟虫书隶书都有,这类遗存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甚至包括二王老赵都没怎么见过,所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的幸运。


      下面我再说说毛笔和石头生的孩子,这第三个孩子叫碑刻。石头是个好东西,是对信息保存最靠谱的载体,甚至可以说到了现代依然还是存储信息能力最佳载体之一,骨头,木头,纸都不如它抗折腾,现在的硬盘更是不靠谱。所以你别看它长得朴实无华,可家有丑妻是个宝啊!所以古代官方都喜欢拿它说事儿,记录一些大事件,或者谁家皇上大臣社会名流等等死了作为墓志铭拿它记录一下。但石头也有个缺陷,就是它只适合写篆隶楷这种严肃庄重的静态书体,不适合书写行书草书这类动态书体,当然李世民武则天这类皇帝可以来点行草书显摆显摆,但都是偶尔为之,不是主流,就算搞出来也不好看。


      我在这里插播一下,说说楷书是如何最后诞生的。我们知道楷书来自隶书,它先是诞生了小楷,而钟繇是公认的小楷鼻祖,后来经过王羲之美化加工成了万世楷模,也就是说小楷是毛笔和纸张的孩子。但是大楷或者说是我们常见的楷书不是,他是毛笔和石头的孩子,先是经过北魏南北朝的酝酿,又由初唐四大家欧虞褚薛的加工,再通过颜真卿的革命性贡献,最后柳公权成为集大成者,成了最后的定调人。记住一点,期间和纸张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楷书的最终形成是毛笔和石头的产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刻刀也起过一些作用,因为好多魏碑都是刻工直接凿出来的,连毛笔都省了。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唐朝,人们搞碑刻先是书丹,比如说请欧阳询用毛笔蘸着比较醒目红色颜料用毛笔直接在石头上写,写好以后再请石匠刻出他书写的痕迹,我们后人再通过这个碑刻拓出字来,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拓片字帖。这类搞法在秦汉时代已经流行,秦篆汉隶类碑刻也是这么个路子,但楷书类的碑刻直到才唐朝异常兴旺,比如颜真卿,简直就有书丹癖。到了宋元时期,人们开始提倡文人书法,碑刻逐渐式微,它的毛病被疯狂吐槽,其中米芾说的最狠,他说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海岳名言》”。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1-1-24 12:29
  •  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青岛市 移动


        宋元人觉得人趴在石头上写苦哈哈的太不雅观,于是乎再来要求刻字的都是事先在纸上写好,然后让刻工再弄到石头上描摹再刻,早在唐代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也是这么搞,赵孟fu也是这么干,他一品大员才不会直接在石头上写,掉价,这事儿只有唐朝人好这口儿。


        那毛笔和纸张的孩子都有谁呢?草书里的章草今草,还有后来的行书,上面提到的小楷是,瘦金体赵体字这类的行楷书也是。也就是说纸张善于表现灵动优雅的东西,用它来替代石头写庄严肃穆的唐楷分明就是取短补长的瞎搞,尤其清代到现代更是瞎搞中的瞎搞。宋元明三朝的人从来都不会拿着写好的唐楷四处显摆,甚至到了清代早中期也不会,因为人们清楚的明白楷书是种官方书体,毫无文人气息。就连唐朝人也没觉得会写楷书有多了不起,只是书判基本功而已,真正让人名垂千古的都是展示性灵的行草书,楷书只能表现风格,却体现不出人的个性来。但也正是这种特点,清末的馆阁体来了,楷书特别适合千手一体的馆阁体套路,于是唐楷咸鱼翻身重新受到青睐。社会有需要,人群中那些会写楷书的就成了香饽饽,这风气一直延续至今。


        我在提倡楷书无用论吗?非也,楷书是理解汉字结体奥秘的最佳书体,比篆书隶书都强很多。可是你要会用,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从材质角度来讲,我们现代人都错了,楷书首先是写在完全不吸水不吸墨的石头上的,我们写在吸水吸墨的宣纸上是几个意思?好多所谓名家还煞有其事的介绍不被墨染的经验,这是来搞笑么?宣纸这东西多用在水墨画和篆书隶书上,因为它们常常追求一种晕染的效果,楷书晕染个屁啊?就像人加了ps或美图秀秀,这还是个人么?古代别说楷书,就连行草书也是写在不湮水的硬黄纸上,而且所用毛笔都是硬毫,也就是硬毫写硬纸。到了清代,篆书隶书这些冷门又兴起,开始软毫写宣纸这类软纸,你楷书不是瞎起哄么?


        那肿莫办呢?总不能搞块石头来写吧?我的建议是退而求其次,你想要写的地道,可以用不吸水的纸写,比如我喜欢用a4纸写,毛边纸凑合着用。肯定不用宣纸写,生宣不会,貌似不湮墨熟宣也不会,因为后者太薄。另外也别用唐楷写唐诗宋词之类的诗歌,因为风格完全不搭调。大家开下脑洞,如果欧阳询又活了穿越到现在会不会给重新气死?一来那些徒子徒孙们把它的欧体小字写的巨大,呆头呆脑。二来用这种古怪的纸张来写,关键还写的不咋地。。。。。。


        想来毛笔也不容易,如今电子时代,别说毛笔,硬笔都快被束之高阁没人用了,真心不能要求太过分,能拿起毛笔都算是对祖先文化的尊重了。我拉拉杂杂唠叨一大堆,也是吹毛求疵。《毛颖传》最后说: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哪里是秦始皇寡恩,分明是我们糊涂健忘啊!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7-4 09:44
  • 发表于 2018-4-2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张家口市 联通
    说个毛笔书法都离不开男女之事:s103

    点评

    科普文章啦 就要接地气  发表于 2018-4-27 14:55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1-7-23 09:23
  • 发表于 2018-4-27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电信
    深奥

    点评

    深  发表于 2018-4-27 15:22
    肤浅  发表于 2018-4-27 15:2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12 17:00
  • 发表于 2018-4-2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联通
    下雨天适合读书 哈哈

    点评

    秋水最近跟我一样有空天天来陌上了。  发表于 2018-4-27 16:25
    我这晴天啊  发表于 2018-4-27 16:09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4-27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市 电信
    文化人儿啊。研究的东西都不一样,我就只知道研究吃吃吃。

    点评

    不算胖 也就身高体重一个数吧  发表于 2018-4-27 18:09
    得上来混个脸熟啊 哈哈哈  发表于 2018-4-27 16:57
    胖了?  发表于 2018-4-27 16:23
    装啥呀?还不是要花时间去看书精炼哒。  发表于 2018-4-27 16:22
    早就不敢研究吃了 早就变成球  发表于 2018-4-27 16:22
    装的啦 您懂得  发表于 2018-4-27 16:2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8 11:39
  • 发表于 2018-4-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台州市 移动
    写得不错,请继续!

    点评

    多谢鼓励  发表于 2018-4-27 18:08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5-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芜湖市 电信
    熊哥啊,您越来越渊博了:s103

    点评

    一直渊博  发表于 2018-5-8 16:00
    到处流浪了,突然感觉好亲切  发表于 2018-5-7 20:48
    去哪了 好久好久不见啦  发表于 2018-5-7 20:4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5-10 1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无锡市 移动
    厉害厉害,大长见识

    点评

    您老果酱啦  发表于 2018-5-10 13: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APP|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陌上花 ( 京ICP备14018705号-1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23:30 , Processed in 0.095123 second(s), 2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