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之三)雷锋现象的背后

-翩若惊鸿-

2006-12-17

这次团购风波,其实反映了在团购问题上存在的一些困惑。这样的困惑,已经存在了很久。

    一些坛子都有禁止商家团购的规定,这种规定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共识。这次仙人刺组团的事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问题,并不新鲜。这其中所包含的问题,其实绝不仅仅是花友与仙人刺之间的事,而是有着许多更深刻的原因,它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宏大得多,也重要得多。一些问题不厘清,那么以后类似的问题将还会出现。

    尽管最近非常忙碌,但我还是想写一组东西,讨论一下有关问题。也欢迎各位花友参与讨论。特别说明一下,我打算讨论的,是我们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而不是本次仙人刺的团购,尽管我的话题,也许可能从大刺开始。

    打算写这样几篇东西:

    一、商人,朋友还是敌人

    二、君子国的困惑

    三、雷锋的利与弊

    三、互利,通往和谐之路

    呵呵,动笔之前,先发这个上来,权作序言,同时也算给管理员的一个讨论申请。毕竟,我不希望被理解为无事生非。如果管理员同意这个讨论,我就按序写作。

    是为序。

[

本帖最后由 -翩若惊鸿- 于 2006-12-22 12:55 编辑

]

相关阅读
查看全部|只看楼主评论62阅读6629

-翩若惊鸿-贵宾

   商人,朋友还是敌人

                        

写下这个标题,我觉得有些荒诞。因为,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已经很发达的社会里,我们还要就这样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实在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然而,在花坛,这样的问题却并不遥远。因为,就在最近发生的一次纷扰中,当事人面临的,首先就是这样一个道德困境——他有商人背景。因此,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花友、花坛和商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人各有其分工。农夫种稻米、织女织布帛。农夫不能光吃饭不穿衣,织女也不能光穿衣不吃饭。这就需要进行商品交换。人们交换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更舒适、更方便、更美好。

早期人们需要赶着羊或者扛着米到集市去交换,因为商品交换的早期形式是以货易货。而今天人们不需要那样费劲和辛苦了,我们可以通过中间人来达成商品交换,这个中间人就是商人。商人的天职,就是解决人们商品交换的问题。商人活跃的世界,就是商品经济社会。

今天我们各种各样的物质享受,其实都是依赖商人来获得的,没有他们,我们只好自己驱牛耕地、自己采桑织布、自己抟土盖房……并且,还得亲自把布帛和稻米送到集市,去换回我们需要的物品。我们的先民就曾经长期这样生活,但这样的生活质量如何,我们是不难想象的。

商人追求利润,这是商业与生俱来的特性。正是这种特性的存在,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商人的工作热情,也才使得这个世界更加活跃和丰富多彩。想象一下吧,因为商人的存在,那些原本生长在荷兰土地上的朱顶红、德国花园里的天竺葵、南非田野上的酒杯花、美国园艺场的矮牵牛、日本种植园的牵牛花……跨洋越海,经过无数双手的辗转,最终开放在我们的花园里、阳台上,这样的物资大交流,难道不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壮观的景象么?完成这一切,不正是仰赖商人们的杰出工作么?

花坛里常有花友兴奋地发帖,说在某个商家发现了某种漂亮花卉,但碍于种种限制,花友往往不便说出商家的地址和名称,有花友跟帖询问,也多是发悄悄话答复。我每每看见这样的帖子,总是忍不住摇头叹息。既然是大家都希望获得的消息,我们为什么要刻意限制呢?本来一个帖子、几行字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非要搞得无比复杂,别的不说,光是花友之间不停地重复询问和答复同样一个问题,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对我们的生命的一种浪费。

其实,我们的哪一次团购,可以避免和商人打交道呢?我们团购的哪一粒种子,不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园艺公司呢?而这些公司的经营者,又有哪一个不是商人呢?——他们如影随形,一直跟在我们身边!

花友当中有一些人有商业背景,或者他们本人从事与花卉园艺相关的职业。这样的身份背景,使得他们在论坛里从一开始似乎就陷入了某种道德劣势:他是商人—商人是做生意的人—做生意是要赚钱的—他想赚我们的钱—想赚花友钱是不道德的—他是不道德的……就在这样一个逻辑推理过程中,一些人完成了对有商业背景的花友的“道德论证”。这样的论证有多荒唐,大约不需要我再去“论证”了。

我们一方面离不开商人提供的有关种花的一切物品,从种子、花土到化肥农药,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寻寻觅觅,寻找我们喜欢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却对花坛里有商人背景的花友深怀敌意:禁止他们发起团购、禁止他们宣传自己的商品、禁止他们哪怕是最小的广告行为——比如在签名里链接一下自己的网站……“远交近攻”,这样的行为方式和思维逻辑,实在是一片混乱。

我们忘记了,商人赢利是职业行为,这种职业行为,与道德无关,更与花友的个人人格品行无关。对一位商人的道德考量,应该在另一个层面进行:他是否正常纳税?他的赢利,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他提供的商品,是否符合标准?他对待顾客是否诚信?他的服务是否规范?……而这一切,都可以在长久的交往沟通和交换过程中获得答案、可以在与他们做交易的过程中,设定各种具体规定以规避风险(至于花坛如何接纳他们并与他们交易,已经是另外一个话题,本文暂不涉及。如果有必要,我会写专帖。)。因此,我们为什么要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将有商业背景的花友拒之门外呢?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他们友善地走向我们的主动行为呢?何况,和那些我们素无来往、陌生而神秘的园艺公司工作人员相比,这些花友带给我们的,可能远非几粒种子:他们比我们拥有更多的植物知识和种植常识,可以给予我们的种植过程以更直接而具体的指导。就拿仙人刺(很抱歉,拿仙人刺来举例,请仙人刺谅解)来说,据我所知,他经营的植物,主要是空气凤梨,许多花友正是从他那里,才第一次知道有这样一种奇怪的植物存在,它超出了我们此前关于植物的基本想象。这,难道不是这位花友给予我们的意外收获么?

如果非要在这些具有商业背景的花友与我们之间寻找某种区别,那么,区别就在于,我们种花,单纯出于爱好,而他们,更多地与生计——饭碗有关。这样比较起来,我们远比他们奢侈。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说明的道理就是:商人不是这个社会的异类,他们仅仅是人类社会分工的一个环节。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分工有关,和道德无关。他们不是霍桑笔下的女主人公,我们不应该在他们的额头刻上一个象征耻辱的红字;那些有商业背景的花友,也不应该被我们的花坛视为低人一等的贱民——那样做,既不道德,也不公平!

2006-12-18回复

-翩若惊鸿-贵宾

原帖由

HGF

于 2006-12-18 21:14 发表

那些有商业背景的花友,也不应该被我们的花坛视为低人一等的贱民——那样做,既不道德,也不公平!

同意,但是我们只欢迎诚实的商人,现在的社会讲的是诚信,如果他没这点最基本的修养至少我是肯定看不起的。

没有人喜欢不诚实的商人。

不诚实的商人,在论坛会很快被识破,他还能够继续做生意吗?:)

2006-12-19回复

-翩若惊鸿-贵宾

原帖由

kaku

于 2006-12-18 22:38 发表

一个大家熟悉的刺来开团没问题,鱼龙混杂的一堆商人都来开,那又会怎样?如果本论坛欢迎所有商家来开卖,那倒是无所谓,怕就怕在摊子大了,出了乱子不可收拾。

一起讨论,规范团购 ...

社会是一个复杂体,商人群里自然也会鱼龙混杂。

对于商人来说,首先有国家的各种规定和制度约束和限制他们的行为;论坛也可以制订详细的管理条例来规范他们的实际操作过程。这是一种双重限制。

管理越细致,制度越严密,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所谓的“制度管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社会要维持基本的秩序,就要有基本的管理手段。在这里,最忌讳的是管理粗疏,却一味从道德层次上做些空泛的说教。

2006-12-19回复

-翩若惊鸿-贵宾

原帖由

悦诗风吟

于 2006-12-19 14:37 发表

我觉得很奇怪,商人怎么拉,商人就不能当花友拉,他首先是一个爱花的人,他才能做花的商人,他是花的使者!大刺是商人,大家早知道拉,可是刺好象卖的是大家买不到的东西,我们倒是欢迎这样的商人,能增加交流,从我们看的 ...

呵呵,我们的讨论,其实和仙人刺已经无关(尽管这次讨论是由他而起),我们要讨论的,是论坛及花友应如何看待一些基本问题。

2006-12-19回复

-翩若惊鸿-贵宾

君子国的困惑

     君子国是古典小说《镜花缘》里描写的一个国度,那里的人们,互相谦让,都愿意自己吃亏而让他人获得利益。买东西的时候,买者不但不会讨价还价,反而会主动抬高价格,比如,卖家要价一块钱,买家偏要付两块。卖家不肯收两块,买者就只肯拿一半的商品走。或者,买家坚决要付两块钱,卖家只好把自己觉得多收的一块送给附近的乞丐,等等。结果在那个国度里,人们经常为此争执吵闹、赌气负气,甚至请出路人来协调定夺。

      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中,人们往往为自己的利益而争,类似于君子国的情形十分少见。因此,君子国里的图景,似乎十分美好。但在严肃的经济学家眼里,他实际上并不那么和谐。因为,那种“他人利益为上”的原则,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协调,它依然充满了矛盾与纷争。

      君子国的现象,在现实中也存在,比如花坛。我们还是用团购来举例。

      团购是花友为了解决花卉资源的交换和流通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出于种种考虑,目前一些花坛对团购组织者有着较多限制,比如团购发起者需要获得论坛管理员的身份认定、需要一定的花坛资格比如注册时间限制、团购必须是非赢利性质等等。此外,团购发起人,客观上还受着花卉来源、消息渠道、方便程度等限制。

      在这里,我想专门分析一下团购的非赢利现象以及其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

      团购的目的在于商品交换。现代商业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寻找各方利益的均衡点。有了这个均衡点,社会才能长久地协调和谐发展,而如果没有这个均衡点,则无论是自利还是他利的社会,都不会美满。君子国的现象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西方秩序井然的现代商业文明则从正面说明了这一点。我以为,花坛的团购,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如果说,君子国里的人们,每每会在为对方利益而谦让时发生纷争,花坛里这种非赢利性质的团购,其实也潜伏着我们表面看不见的纷争。它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不平等:

      其一、义务团购者与花友之间实际利益的不平等。

      义务团购者需要支付大量时间、精力、体力,甚至倒贴金钱为众人服务,其中还包括因为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比如时间上的延误、品种的短缺、数量的差错等等)而造成的精神负担。而这全部付出,都得不到任何补偿和报酬,顶多收获几句“谢谢”。而大多数花友,则基本是在“坐享其成”。这种支付和获得之间的状态,在双方的实际利益间造成了极大的不平等。在今天,谁有资格和权利无偿地任意侵占他人的时间和精力呢?

      但这种无偿付出,在花坛却被视为天经地义,很少有人质疑。

      其二、义务团购者和花友间精神方面的不平等。

      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花友们在享受着义务团购者的辛劳付出的同时,其实也在支付另一种成本——精神成本和心理成本。那就是对于义务团购者的感激、歉疚和惴惴不安。参加团购的花友,谁敢说别人就应该这样永远地义务为自己服务呢?谁又能在这种长期义务服务面前内心毫无愧疚无动于衷呢?

      也许有人会说,我愿意永久地为大家义务服务而毫无怨言。但问题是,也许其他花友并不愿意始终接受他人的无偿服务,也想当谦谦君子。这一方面是对他人义务服务的回馈,另一方面,是为寻求利益平衡点,试图用自己的义务服务把支付的精神成本“赚”回来。

      如果人人都去寻求这种平衡点,那么,势必要寻找通向平衡点的道路。在花坛,除了为大家义务服务,似乎没有其他手段。但花坛怎么可能容纳和消化那样多的团购呢?这势必形成义务服务资源的严重匮乏。

      中国是一个注重个人人格修为的国家,那些长期为大家义务服务的人,会天然地拥有某种道德制高点,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尽义务的人,始终处于一种交织着内疚、惭愧、自责等不良情绪的心理劣势。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众多花友的“不义”,成就了义务服务者的“义”。而这种“不义”,是多少人心甘情愿接受的呢?

      因此,这种看似“君子国”风度的义务团购,其实潜伏着双方从实际利益到精神上的不平等。这一点,大约是我们的花友很少想到的。

      也许有人会说,花友可以轮流承担这样的义务服务者,而不必将这样的责任长久地放置在少数花友的肩头。但是,对于那些地处资讯不敏、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偏远地方的花友来说,即便他们期望承担这样的义务,客观条件也不具备。这样,他们就只能长久地支付这种也许他们并不愿意支付的心理和精神成本而无法逃避。

      我坚信,无论是实际利益上的不平等,还是精神范畴的不平等,都不可能是美好而和谐的,更不可能是长久美好而和谐的。

      在这里,也许最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的,恰恰是那种“赢利”性质的团购——它使得团购组织者所花费时间、精力等各种个人成本付出有了恰当的回报;它使得参与团购的花友不再无谓地长久支付心理和精神成本。这正是双方可以寻找到的“利益均衡点”。

      也许有人会说,团购必须是非赢利性质的,那些不愿意付出精神成本的花友,可以不参加团购。但既然我们发起团购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解决花友的交换困难,我们为什么非要拒绝已经被现代商业文明证明是行之有效、可以服务于大多数人、可以实现大多数人利益共赢的方式呢?简单而生硬拒绝的结果,不是正好背离了我们出发时的善良动机和目的吗?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关于团购的“赢利”或“非赢利”性问题。

      有一点需要说明,我在这里讨论和分析的,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团购行为,它并不是针对任何一次团购或义务团购者个人的具体讨论。这一点,还请参与讨论的花友很好地分辨。

[

本帖最后由 -翩若惊鸿- 于 2006-12-20 23:41 编辑

]

2006-12-20回复

-翩若惊鸿-贵宾

今天太晚了。晚上出去FB,耽误了写作,嘿嘿,明天再写第三篇了。

2006-12-21回复

-翩若惊鸿-贵宾

雷锋现象的背后 (花坛讨论之三)

      雷锋的故事是全体中国人都知道的。在过去的40多年里,雷锋一直被我们的社会视为道德楷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中国人人格标杆上的一个刻度。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每年春天的这一天,各地共青团组织都会组织学雷锋活动,街头会出现免费修理家电、免费理发的人;中国的孩子们,从小学生时候起,就人人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3月5日,已经成为学雷锋日,体现着国人对雷锋行为的激赏。

      年年岁岁学雷锋,然而,40多年过去了,雷锋似乎并没有如我们所愿,大量出现在我们身边。甚至,还有人在媒体惊呼“雷锋叔叔不见了!”。这真是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为什么我们数十年来孜孜不倦倡导的行为,在现实中并没有被人们当作日常行为准则去实践呢?为什么人人学雷锋,雷锋却依然寥若晨星呢?

     在学雷锋现场,人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几个人学雷锋,周围会引来一大群人。但这一大群人并不是来学雷锋做好事的,而是来拣便宜的——本来他们的物品需要送到修理店去修、本来他们的脑袋要送到理发店去理,现在,这笔费用可以省却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曾经就这一现象撰文分析。他认为,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大家为别人做好事,每培养一名做好事的人,必然同时培养出几十名拣便宜的人。这到底对社会风气有利还是有弊呢?并且,人们可能不曾想到,那些原本以修理、理发等为业的人,因为生意被人“学雷锋”了,结果这一天要饿肚子。而他们,很可能是因下岗而赖此谋生的人。

     利他的行为,最终要带来利己的结果,这样的利他,才符合社会的长久利益,才能够形成一种全社会的风气。雷锋不幸英年早逝,但如果他很长寿,那么,80岁的雷锋上了公交车,会不会有人给他让座呢?

      如果没有人给他让坐,那么,他曾经付出无数代价孜孜以求的理想世界并未实现。一种大家都不肯效仿的行为,一定有问题存在,尽管这种行为本身看起来是崇高的和有价值的;如果有人给他让座,那么,从表面看起来,雷锋确实起到了道德楷模作用。但仅仅这样认识依然是不够的,站在经济学角度来看,雷锋用年轻时的“利他”,换来了年老后的“利已”。这种利他和利己之间的时空转换,实现了付出与收获之间的“收支平衡”。正是这种利益平衡,才使得他的行为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和效仿,并在更大范围内去实践。

      这正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现象:天天在街头为人修理物品、为人理发的雷锋很少;而公交车上让座的雷锋很普遍——前者无法达到社会的利益平衡,而后者可以。

      因此,一个能维持其成员利益均衡的社会,才是公平的社会,也是可能实现的社会;一种能维持各方利益的方式,才是最合理的方式。市场经济未必是最理想最崇高的经济形态,但它恰恰是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人们共同找到并一致认同的最好的经济形态。花坛是个小社会,花友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实现方式,也不可能超出整个社会对利益的整体认知,成为实现了的乌托邦世界!

      前几天的讨论中,已经有花友提到了团购中出现的很多现象:一些花友在热心组织了一两次团购后,就再也不敢或是不肯当组团者。其中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正在于付出和收获之间的巨大不平衡。此外,义务团的责任豁免问题、价格透明度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责任豁免问题前几天大家已经涉及,我这里不再赘述。我打算说一说大家最关注的价格问题。

      义务团让人感觉放心的,是其价格的无赢利性(其实真正的“无利”的不存在的,无论是国外的园艺公司,还是国内的园艺公司,都不会把种子免费赠送给大家),而这里的无利,仅仅停留在团购发起人的无利层面(这种“无利”的要求在我看来有些“无理”,理由在前几天的帖子中已经分析过了)。一些花友要求团购价格的透明,而即便是透明的价格,其实也未必如你所见的那样准确。一根筷子插在水里,在你的眼睛里看过去,那是一根弯曲的筷子。然而,那无比透明的水告诉你的,其实并不真实——因为那根筷子其实是笔直的。

      一般说来,园艺公司有价格表明码标示各种种子的价格。但商业常识告诉我们,价格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东西。它与季节、质量、数量等等有着极大关系。个人去公司零星购买与集体大批量购买价格肯定有区别。买一包种子与买100包价格不会一样;买100包与买1000包肯定也有区别。这里,在规则之外,还有潜规则在起作用。花友们能够接受的,到底是园艺公司的公开报价,还是那些随行就市或讨价还价后的价格?如果这里有折扣存在,团长是否需要向团员报告?那些折扣所形成的利益,到底该分配给所有参团花友,还是应该归组织团购付出劳动、并为降价与园艺公司磨嘴皮的团长?如果利益归花友,那么团长有什么必要去磨嘴皮?如果利益归团长,那么这个团购还是不是无利团?因此,那种简单化地要求团购价格要百分百透明的想法,实在有些幼稚。

      这个世界远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也不可能有一个尽善尽美的现成方案等着我们。我希望这个讨论能够让大家对现代商业社会的基本伦理这个“形而上”的问题有基本认知,而不是让自己的思维长久地停留在虚妄而宏大的道德说教层面。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可能讨论并制订出符合花坛长久发展、维护花坛各方利益的团购规定和细则。

[

本帖最后由 -翩若惊鸿- 于 2006-12-22 12:52 编辑

]

2006-12-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