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记忆中的阿坝州--悼念四川地震

调羹

2008-05-30

本帖最后由 梅花坞 于 2012-12-2 20:28 编辑

第一次出远门旅行是阿坝州,从那时候开始,与阿坝州就接下了不解之缘,隔个一段时间不去,总觉得心理少了什么,于是就和LG说去吧去吧,再去去那个梦一样的地方。

汶川这个地方每次都是路过,只是知道汶川附近有桃平,那里有羌寨。然后每次回成都,车到汶川就知道快到成都了,就2小时了。

细细算来,到阿坝5-6次总是有的,这次汶川损失最惨重,不过地震影响总是很大的,估计那一带都非常严重。

我这次贴的照片都是许多年前的PP,那时候刚开始学摄影。水平不好。另外有一些是正片翻拍的,估计没有现代数码单反那么清晰,请各位看官多包含。

相关阅读
查看全部|只看楼主评论52阅读5411

调羹中级花坛师

每次从成都出去。都要翻巴郎山,成都往西就2条路,要么过汶川翻巴郎山,要么南线穿二郎山隧道,都是入阿坝的主要干线。

我从没有走过二郎山隧道,因为从汶川走地貌更丰富,有山有水有峡谷有山寨。

2008-05-30回复

调羹中级花坛师

阿坝州主要住的是藏羌回汉4个民族,阿坝州的全称是阿坝藏羌回汉自治州。

出汶川过理县一带除了羌族主要住的是嘉荣藏族,和其它藏族比,嘉荣藏族更接近于羌族,从服装上就可以看的出来。

没结婚的女性是流苏,结婚的兰色,老人是黑色或者蓝色

那里常跳的锅庄与表演上看到的不同。经常是一排人随她们自己的歌声迈着简单的舞步,舞步有些象“杰特吧”。遇到庆典,也经常请专门跳锅庄的人来表演。

那次去有幸遇到一次。宴请席上经常吃的是8大碗。

2008-05-30回复

调羹中级花坛师

那一带大家现在都知道是峡谷地带。如果有去过的朋友一定印象非常深刻,没造那么多水库前,岷江的水非常湍急,公路是山边山炸开修的,那一带经常发生塌方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2004年的时候去了次丹巴,早上7点多从茶店子出发的班车,晚上12点多才到丹巴县城。一路上为了避让山上滚落的石块就停车许多次,为了等山体塌方挖通就等了近2小时,晚上5点多的时候路过一个小县城。司机师傅说,前2年这里发生过泥石流,还有许多人没挖出来。

那次从丹巴出来后没多久就听说丹巴县城山体塌方,正在紧急援救,整个县城的人都转移了,解决山体塌方的方法是往山的裂缝中灌浆。

看看丹巴的孩子吧,她们是县城医院医生护士的孩子。不知道现在安好否

那个黄衣服的小孩当时坐我一桌,因为摆的是流水席,非常多县城的人来吃饭,大家都不认识,整个孩子一定要喝他爸爸碗里的白酒。

2008-05-30回复

调羹中级花坛师

那里的人非常勤劳,别看这柴是妇女背的,LG试背过,非常沉

那里的人非常腼腆,那个背柴的姑娘看到我对她拍照,忙对我摇手,紧张的脸都红了..

这也和当地交通不便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不是沿江的公路,要从大山里走出来需要许多许多天,一个种族如果闭塞就了就会影响整个种族的性格。藏族的人长期处在高原深处,所以藏族人大多是腼腆不多语的。和藏族类似的有三江并流地区的傈僳族,他们是长期生活在山的最高处的民族,和生活在山下的白族苗族就全然不同。与此相仿维吾尔人长期处在东西交通要道上,商旅来往,许多维吾尔人天性乐观,去过南疆的朋友印象最深刻的一定不是那里的风景而是那里的笑脸。

[

本帖最后由 调羹 于 2008-5-30 12:31 编辑

]

2008-05-30回复

调羹中级花坛师

羌族最有名的是碉楼,我了解的也不多。只是知道碉楼羌族和清军打仗时留下的。整个碉楼非常高,有4角6角和8角等等类别,整个建筑是用大石头垒起来的,所以清军那时候用炮击打也没整个坠毁碉楼,有些碉楼被轰掉了一个角,因为多边形的关系,依然毅立在山坡上。

不知道地震过后碉楼是否依旧

2008-05-30回复

调羹中级花坛师

那里除了有纯朴的人民还有美丽的建筑。

有句俗语,维族人喜欢把财产贴在墙上,藏族人喜欢把财产穿在身上。实际上也不尽然。

从汶川开始陆陆续续的,田野间,山坡上会初现许多藏族羌族的房屋。有些是平顶的,有些是四角尖尖。他们用白粉装墙,描上橙色红色黑色的纹样。这些建筑也价值不菲,楼上的那个锅庄PP就是为了庆祝新房落成,整个房子从建造到装饰,花了40万。

就算是在县城里,不再用石头垒砌,砖瓦房也遗留了古老的式样,要么是瓦房上做了4个尖角,要么是窗户加上特殊的花纹的瓷砖做装饰

2008-05-30回复

调羹中级花坛师

谢谢版主,谢谢愿意进来听我说故事的朋友,或许很多都是点点滴滴,却是一直留在我心口的东西,希望感动我的也能感动许多朋友。

今天再上2个片片,是公司电脑里的存货,以后要上片就要回家啃库存了,实在不行就要翻拍了。估计会慢很多哦。

那次去丹巴是为了去党龄,忘了说四川这个地方在中国三大阶梯的过渡处,有平原有河谷,也有高山海子。

党龄当初是个很平静的小地方,车从丹巴出发70公里到党龄村,那时公路不通,70公里走了10小时。半途是稻田和村落,老妈妈会捧着自家产的苹果供路人解渴,她们知道我们是来玩的,能带动经济,有钱了就能把这条路休通。

当地人除了农业就依靠旅游业,长假开始后旅游业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家里的女人务农,家里的男人出去跑马跑车做向导。许多四姑娘的人就是这么生活的。我们或许以后在建设的时候出不了多少力,但是我们可以去走走看看,带动她们的经济也是一个贡献。

党龄村在山脚下。整个牧场牛羊成群。一个人家里三代人勤勤恳恳牧马务农,家里的长辈是个老妇人,据说她已经3年没出过角落的小石坑了,她不停的拉动经桶的绳子为家人祈福。家里做活的是个年轻的女人,孩子非常小,她好奇的盯着我的头灯,腼腆的问这是什么。偌大的家里只有一个灯泡亮着。

走的时候我把我那个头灯留给了她,她笑着用头灯打亮我来时的路。

把身边的感冒药留给了拉驮行李马的跑马人。

[

本帖最后由 调羹 于 2008-5-30 16:45 编辑

]

2008-05-30回复

调羹中级花坛师

从成都出发,风景最美的是川西和川北,川北有有名的九寨黄龙,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雪宝鼎,雪宝鼎是岷山的主峰,每年雪宝鼎的雪化成水流入岷江,成为岷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黄龙就是背靠着雪宝鼎。

回头补一张雪宝鼎的图,先上一个黄龙上看雪宝鼎。顺便上些张黄龙图

2008-06-02回复

调羹中级花坛师

从成都到黄龙九寨在绵阳的高速没开通前走的是西线,就是从汶川的岔口出去到茂县,从茂县沿岷江而上,到松潘再到黄龙九寨。

我对岷江有着别样的情感,也许是那年坐成都出发的卧铺去松潘时,半夜岷江的流水声伴了我一夜,也许是那年我在松潘喝醉了,大清早用岷江的水洗了一把脸。更或许是埋锅造饭饮了一口岷江水。

岷江早期在我的记忆里是奔腾的河水一泻而下,流过山谷冲刷到平原,在月光下潺潺发光。过了好些年再去,岷江上建起了道道水坝,那已经不是原来的岷江了。

很可惜我没有留下岷江的照片,也许太普通引不起我的注意,直到某一天突然发觉变的太快,伸出手去,抓住的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了。

就像我一直非常想去桃平看碉楼、米亚罗看红叶,每次都觉得太近了排不上计划。现在桃平的碉楼倒了,也许为了旅游他们会再建一个,但却再也不是那个从烽火从生存下来的勇士了。

2008-06-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