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ykm 于 2014-1-15 22:52 编辑
《五十年艺兰经验谈 》余姚王叔平述
梨洲文献馆编
前 言
兰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华民族的特好。天生奇草,特著中土,得之于自然环境者固多,适于勤劳廉洁酷爱和平的民族特性者,也不谓无因。臭味同好,宜其人兰共寿,历久弥新。它随着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起来,原非偶然的事啊!
溯兰的历史,见诸古籍者:毛诗郑风有云“初名兰曰蕑,当三月三日上巳之辰,人们执兰到秦洧水上,以祓除不祥”。左传载:“郑穆公母燕姞,梦天使与之兰寤而生子,名曰之兰”。可知远在春秋时代(公元前七世纪以上),兰已为上下社会人士所珍视。 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诗篇中常常以兰自况。因此后人一读离骚就联想到兰。历代诗歌记述,屡以兰为规劝和赞美之词。至推为“王者之香”。我国绘画家,有写梅、兰、竹、菊来象征着坚贞不移的气节,也有独擅绘兰而抒志的,如宋义士郑所南的创格写兰。之后代有名家多以水墨为主,把我国的民族性更突出地表现于绘画中,特具高风亮节的品质。
兰与中国的风俗和艺术,既如上述种种关联,吸取自然之美,陶冶心情,有助于人生修养之功。千百年来,多少文武风流,虽在军书旁午中,犹能爱兰如故,传其佳话—-勾践渚山种兰,右军兰亭修禊。古有“黄殿讲”、“蒲通判”等名兰,都把最早培植者的姓衔做名字。可知兰蕙从野生而移植家园,由来已久,从而加工培养,择优留种,辗转传播,推衍愈广。继之有集会展览,有专家品评,楼阁园亭,无兰不雅,茶余酒后,惟兰是馨。
全国各地,产兰较著者,四川、福建、兰州、洛阳等皆是。江浙两省由于湖山多秀,名兰迭出,品种之多不可枚举。大凡察其色、相、芳馥而定品级或命名的,经过当众评选,推为上乘,光荣无比。余姚尤多佳种,频报通都,屡膺首选。为一般所熟悉者,兰有“龙字兰”、“余姚第一梅”等;蕙有“金岙素”、“十五岙素”等。晚近发现者,兰有黄有年的“鹦哥梅”,蕙有聚茂号的“冠蕙”驰名遐迩,俱为兰界所争求。
那时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绍兴、嘉兴、湖州、宁波、余姚等处每届春季有兰花会之雅集,兰界同人相约莅止。萃各地名兰于一处,互相交换,互相评比,洵有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气象。如此兰风之盛,以清光绪甲辰(公元一九0四年)为最。仅余姚一区艺兰者有七十余家之多。往后,由于经营者杂,或有从中牟利,视同商品,偶得其机,利市十倍。可是不久便风消云散,一落千丈,形成兰价起伏靡常,影响艺兰的盛衰。这不仅有违传统艺术的本旨,抑且有辱兰蕙的自然品德,凡真正爱兰的人怎肯随和,莫不以此为羞。
我的艺兰生活,已五十年于兹了。虽然从前参加过各地兰会,也交纳了不少兰友,但是我一向不以兰为奇货,更不以艺兰为秘诀,然而终身宝爱兰蕙,未尝间断。逢着前辈先生,虚心叨教,学其所长,舍其所短;碰到同辈兰友,彼此交流经验,相互学习。或有人问,种兰的方法究竟有没有秘密呢?我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种兰无所谓秘密的,人人可种,惟人人须具有必要的条件,就是细心、耐意、勤力、持久。视其湿燥,相其阴阳,谨护晨夕和晴雨。如果风雨骤起,连夜里也得起来收拾看护,未可稍事疏懈的。
艺兰主要该自己劳动,翻种更不可依赖佣工。这样就是业精于勤,又可锻炼身体。盖晨夕与花为侣,赏心悦目,精神愉快,减少疾病,尤属余事。记得我在十五岁那年,因为肺部不甚健康,未能出门学业,在家休养,就帮同我父亲培植兰花,起卸棚架。到我十八岁便自买几盆,与兄弟家人竞相种植,从此渐渐地对于艺兰有了兴趣。后来增至五六百盆,品种多至百数十种。那时虽不能尽致天下名兰,但是比较有名的兰蕙,多已罗列庭阶。 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健饭如初。这不能不感谢兰之有助于我的健康啊!现在由于园地的狭小,未能多容花盆,因此减种,只有六十来盆,仍不肯完全放手。
近来龙泉山创设梨洲文献馆。它的左右开辟“劳寿小园”,满栽花木,布置风景。该馆发起人杜天縻先生等几位老友,要我共同规划园艺。为此不时携杖登山,每于莳花种竹之余,杂谈艺兰故事,他们认为这些技术不应失传。固然,世上爱兰者多,艺兰者无多,艺兰者虽有,而能传授艺兰技术者绝鲜。前人刊布的兰谱、兰史、兰蕙录等书原不为少,观它内容,大多绘其形像,传其来历,品其高下,加以题咏。洋洋万言,无非兰界同人自遣之作。对于培养方法和实施技术似嫌未详。我早具斯志,无奈拙于为文,不克实现。今蒙诸好友的怂恿,并为我执笔,才不揣鄙陋备述自己亲身历验的一些经过,成此小小的册子,非敢掠前人之美,聊补前人所未备,幸阅者进而教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