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宋玉 于 2014-3-12 09:11 编辑
最开始种花的朋友,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配介质。一份好的介质可以让花更健康茁壮,所以种花介质是很重要的,而介质中的底肥也是关键。
底肥≥底部肥料,底肥≡基肥 常常有资料这些写着,用土配比例如:泥炭:珍珠岩:蛭石:底肥=2:1:1:1,有些朋友在上盆的时候就是把这些一层层铺到盆里,其实是应该把这些按比例混合均匀。 而底肥就是说和介质一起拌匀装盆或者是先在底部撒一层肥,所以说底肥≥底部肥料,而不是单纯的字面上底部肥料的意思。
底肥这个概念其实是一种沿用的说法,农民在秋天收割后,往往会将园土翻起添加腐熟或者半腐熟的有机肥料后再将土覆盖,经过一冬天的自然发酵后,到第二年春天能播种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播种了,因此它是最底层的肥料,所以叫做底肥,一直沿用到今天。现在农业上为了丰产通常不会采用这种最原始的施肥方法,因此现在更准确的概念叫做“基肥”。基肥,是一年中植物需求养分最重要的来源,因此底肥一定要下的足。作物才能长好。基肥的深度通常在耕作层,可以在犁底条施(如氨水等),或和耕土混合施(如有机肥料或磷矿粉),也可以分层施用。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朋友偏爱把底肥放在花盆的底部,尤其是针对小苗呢?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好多人都说是小苗根细,肥料上根。其实,底肥多选用的是发酵好的有机肥和缓释肥,这些肥料原本作用效果都是很缓慢的,烧根其实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为什么小苗的底肥更多人还是倾向于放在盆底呢?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底肥容易烧苗,而是植物根系有趋肥性,底部放肥料,小苗的根系更就会因根系的趋肥性向底部延伸。
然而,由于我生活在内蒙西部,有机肥在我们这里相对是比较容易获得,我经过几年实验发现,其实在配置月季盆花介质时候将底肥(我选用的是羊粪+爱贝施缓释肥)与介质混合在一起效果更好。
总结这些效果,我个人认为原因是:小苗根系少枝条细,所含养分少,对养分感知(类似与动物的视觉)距离就低于成苗。底肥距离根过远,小苗的根部根本无法感知到肥料的所在,利用其趋肥性也就不会有什么效果。况且肥料在底部,浇水时候肥料随着水从底孔流出。小苗在根系长到底部前,大部分消耗的是本固有的养分,而从土壤中获得的养分太少,以至于自身免疫系统的作用会让生长变得迟缓。而混合在介质中,每平方空间所含的肥料比例并不高,却够满足小苗生长所需,更有利于小苗的成长。
因此,我认为对于小苗的底肥只要是用量少于成苗,混合在一起效果更好。当然,由于各地光照、空气成分、水成分、温度,以及个人配土习惯的不同,效果可能不同。所以,这也只是我一家之言,如有不同见解,亦请各位给予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