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1-1-24 12:29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18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门熊猫 于 2014-11-18 10:57 编辑
兰作为泽兰时是因为它的香气,人们佩兰类似于现在人们喷香水.到了后来兰作为兰花是因为它的外形,香气不是它的主要审美.从忽悠鼻子过渡到忽悠眼睛,或者通感,全都忽悠.还有一个好玩的现象,类似于柳树,梧桐这类植物,古人都留下大量的优美诗句,连梅花也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绝唱压阵,歌颂兰花的翻遍所有的古人记录也找不到一个特别像样的.都说宋朝兰花养殖业繁盛,为何诗人们不出来吟诵呢?这是古人厚此薄彼,爱木本不爱草本么?还是国兰远没有你想象的来头大?当然,元明清加起来也没几个好诗人,兰花兴盛的时候杜甫李白苏轼早就作古,眼前有景说不出.
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宋代经济从黄河流域移驾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植物也跟着红起来.在唐朝,人们都是喜欢牡丹石榴这类北方花卉,到了宋朝,尤其南宋,北方悉数被占,有岳飞也被摁着不让打. "暖风吹的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你可以说是南宋的腐败小朝廷,其实也可以解读出那个时代南宋人们的生活还是不错的.据有据可查的历史,宋代的GDP恨不能占当时全世界经济的七八成,打仗不行,钱是很多的.反着说也成立,有钱就舍不得打仗了.从上到下都相对比较富裕.有闲钱,老百姓就喜欢鼓捣点花草.北国的牡丹石榴在江南都不爱活,那只好找当地植物寄托感情,木本的找到了梅花,草本的当然是兰花.兰花外形柔弱,开花时算是惊艳,有时候还有些似有如无的芬芳,极其符合宋朝人闷骚型的审美观,看看同时代的宋瓷绘画也能看出来.天时地利人和都凑齐了,来本兰花指南一类的专著也是历史的必然.1233年南宋赵时庚写成的《金漳兰谱》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明清和近代现在的兰花出版物就更多,不再举例.
元朝太短暂,好多文化还没返个神来,这个王朝先完蛋了.明清两代是兰花兰艺进入昌盛的时期.。品种在增加,经验在丰富,兰花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这种传统也影响了天朝的藩属国如朝鲜越南,还有近邻日本.好这口的族群不在少数.
到清末民国,洋鬼子从海洋上打过来,救国救民是大事儿.新中国建立,百废待兴是大事儿.文革,阶级斗争是大事儿.改革开放后,忙着赚钱是大事儿.游资到处乱撞,野生兰花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有所谓的上千万百万的天价兰花做标榜,各地出产野生兰花地区的老百姓坐不住了,恨不能掘地三尺,只为找点奇花铭品.上个世纪先从广东开始,老广有钱后喜欢墨兰,墨兰价格飙升,老百姓上山采集墨兰赚钱,野生墨兰开始完蛋.西南人开始玩莲瓣兰、春剑,云贵四川的野生兰花恨不能一夜消失.江浙沪弄春蕙,山上的野生春蕙惨遭毒手.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瓣型、花型、叶艺的好品种,占绝大多数不好的都被当垃圾扔掉.北方和两广的温带热带地区也没好哪里去.现在北方不是国兰但是兰科植物的大花杓兰,手参,就连可怜的绶草都几乎不见.兜兰属石斛属的热带兰花因为前者西方人追捧后者有药用价值,一样惨遭兰花劫.
《兰花草》是胡适先生早年的一部诗歌,原名叫《希望》后被谱成曲子改名为《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人都有爱自然爱花草的天性,可是以这种做派来爱,希望只是失望.
总之,较之于天朝漫长的历史,兰作为国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只是古代中国行进到不太争气的下半拉子才出现.唐朝末年有零星闪光,宋**始定型,元过渡了一下,明清开始繁盛普及.近代从上世纪80年代 开始疯狂,现在属于逐步退烧的阶段.社会动 乱,无心玩兰,社会富足,兰花就来装点门面,宋元明清到现在无一例外.您若给我说兰有文化,请先读历史,地理,文学,植物学......
|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