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找回密码QQ登录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

陌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楼主: 390101836

月季病虫害防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90101836 于 2015-8-6 14:14 编辑

“8.2.2 蚜虫

危害月季的蚜虫主要有两种:月季长管蚜,同翅目,蚜科;桃蚜,同翅目,蚜科。
蚜虫**在月季的芽、嫩叶、花蕾上吮吸汁液,大量发生时有蜜油状黑色分泌物,既影响月季的生长,也影响花的品质。蚜虫春夏季为孤雌繁殖,秋季则产卵越冬。露地栽培时以早春和初夏为多发期,温室栽培四季均可发生。
蚜虫的防治,在越冬卵孵化盛期用吡虫啉,有效期可达21天,可用吡虫啉和阿维菌素交替使用。另外,露地栽培可用沙粒型缓释颗粒剂;温室或大棚可用黏土型缓释颗粒剂,效果比较理想。”

以下是网上的蚜虫病害图:
41.jpg

43.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90101836 于 2015-8-6 14:15 编辑

“8.2.3 棉铃虫

棉铃虫又名棉铃实夜蛾,鳞翅目,夜蛾科。幼虫除蛀食棉铃外,也危害多种大田种物、蔬菜和花卉,是一种食性很杂,危害很广的害虫。月季栽培时其幼虫蛀食花蕾、花,也食害嫩枝、嫩叶,有些花蕾被蛀空,有些花蕾被蛀食后形成小孔,影响蕾的生长,即使勉强开放,也因有虫孔使花朵失去欣赏价值。
棉铃虫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棕褐至灰褐色,前翅有一环纹褐边,中央有褐点。卵径约0.5mm,半球形,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0~42mm,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至黑褐色。蛹长17~21mm,黄褐色。
棉铃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华北1年3~4代,华南5~6代,云南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5月中旬开始羽化,第一代卵最早在5月中旬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期,7月份为第二代幼虫危害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第三代幼虫危害期,第四代幼虫于10月上、中旬老熟,入土化蛹越冬。
成虫交配和产卵多在夜间,交配后2~3天开始产卵,卵散产于月季的嫩叶、嫩梢上,每只雌虫产卵100~200粒,产期7~13天。卵发育历期为15℃时6~14天,20℃时4天,30℃时2天。初孵幼虫仅能啃令嫩叶尖及小蕾成凹点,2~3龄时吐丝下垂危害花蕾,1头幼虫可危害几个花蕾,尤其6龄幼虫快成熟时,食量很大,2~3头就能把一个大花蕾食光。幼虫有6龄,发育历期与温度有关,20℃时历31天;25℃时22.7天;30℃时17.4天。老熟幼虫入土3~9cm筑土室化蛹。预蛹期约3天,蛹发育历期也与温度有关,20℃时历时28天;25℃时18天;30℃时9.6天。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23℃以上,幼虫发育以25~28℃和75%~90%相对湿度为适宜。因此,湿度较大的温室往往是棉铃虫繁殖的良好场所。露地栽培时,夏季雨水多,一方面可冲掉部分幼虫,另一方面雨水造成土壤板结也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对虫有抑制作用。北京地区棉铃虫危害盛期为6月份和9月份两个时期。
棉铃虫的防治:1、首先要建立虫情预报,4~10月份设置黑光灯诱捕盆,每天检查捕到蛾数,然后检查虫口密度,决定喷药时机。棉铃虫必须在3龄前进行防治,否则等虫钻入蕾中再打药,为时已晚。2、棉铃虫可用生物防治,在第二代棉铃虫产卵高峰后3~4天和6~8天连续两次喷洒细菌杀虫剂(B.T.乳剂、HD-1等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或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使幼虫大量染病死亡。3、抓住2龄幼虫未进入蕾前,用灭幼脲I号以及阿维菌素交替使用,其它喷洒农药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功夫(氯氟氰菊脂)2.5%乳油5000倍液,天王星(联苯菊脂)2.5%乳油2000倍液等也都有很好效果。”

以下是网上找的棉铃虫病害图:
46.jpg

49.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90101836 于 2015-8-6 14:15 编辑

“8.2.4 金龟子

常见种白星花金龟,鞘翅目,花金龟科。
金龟子成虫危害切花月季花朵和叶片,其幼虫蛴螬咬食各种花卉根部,所以金龟子的整个世代都危害植物。
一般每年一代,成虫5~6月份出现。黄昏时出土活动,找食,觅偶。卵散产,深度5~15cm,尤其鸡粪堆积场所,更是它喜产卵的地方。7~8月份新孵化的蛴螬日渐长大,危害日趋严重。
温室或大棚可以用防虫网或遮阳网来防范金龟子;而露地生产利用部分金龟子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可用全自动灯光诱捕器诱杀成虫。对幼虫的防治,可用沙粒型或黏土型颗粒缓释剂在2龄虫以前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以下是金龟子图片
51.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90101836 于 2015-8-6 14:16 编辑

“8.2.5 蔷薇切叶蜂

膜翅目,切叶蜂科
又称蔷薇割蜂。该蜂专门切取稍成熟的嫩叶,使月季叶片大量被割,既影响月季生长,也有碍观赏,降低切花月质。
割蜂发生期为6~9月份,做巢于树孔、砖缝以及竹竿孔等处,用割来的叶片筑成长约10mm,直径5mm的巢室,并贮蜜其中,每室一卵,每巢视孔长短可有2~6室,幼虫依靠蜜成长为成虫。没有蔷薇、月季等植物时也切取石榴、杜鹃、紫藤、枫等嫩叶做巢。
割蜂需要砖缝等小孔做巢同,所以日光温室应把所有小孔堵死,以绝其做巢之场所。另外割蜂数量少,必要时也可以采取捕捉、捣巢等方法。现代化温室内则很少发生。”

以下是蔷薇切叶蜂图片:

56.jpg

57.jpg

59.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90101836 于 2015-8-6 14:18 编辑

“8.2.6 蔷薇茎蜂

膜翅目,茎蜂科
蔷薇茎蜂是一种钻蛀性害虫,危害多种蔷薇属植物,被钻蛀的枝条上部萎蔫枯死,给月季生长造成很大损害。
成虫体长15~20mm,翅展22~26mm,细腰,体黑有光泽,成熟幼虫体长18~20mm,乳白色。每年发生一代,4~5月份产卵于嫩茎表皮下,孵化后钻入茎内,并沿形成层螺旋状向下切割蛀食,并把排出的粪便充满孔内,一直钻到枝条下部,老熟后在枝内做圆桶状蛹室。蛹褐色,并在蛹室内休眠越冬,次年4月下旬羽化为成虫。
茎蜂一般说来数量不大,药物防治范围很难控制,故有效的方法是剪除垂萎枝条,向下剪枝,直至找出幼虫,消灭之。”

下图是蔷薇茎蜂:
60.jpg

61.jpg

62.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90101836 于 2015-8-6 14:18 编辑

“8.2.7 蔷薇三节叶蜂

膜翅目,三节叶蜂科。
蔷薇叶蜂又叫黄腹虫,属膜翅目叶蜂科。幼虫咬食月季等叶片,常几十头一起把植株叶片吃光,给月季生产造成很大危害。
叶蜂1年可发生2代,幼虫分别在6月份和8月份危害。成虫翅黑色,头、胸、足黑色,腹部黄 色,体长8mm。卵椭圆形、绿色。幼虫黄绿色,上有许多小黑点。老熟幼虫长约30mm,在植株附近土中作褐色的茧,蛹白色。9月第二代幼虫入土作茧越冬。
虫害发生时,用常规的杀虫剂进行防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下图是网上找的图:
63.jpg

64.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90101836 于 2015-8-6 14:19 编辑

“8.2.8 短额负蝗

短额负蝗又名小尖头蚱蜢,分布广,食性杂,危害月季叶片,把叶片咬成许多孔洞。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每年5~6月份孵化为若虫。性成熟后交尾时雄虫负在雌虫背上,数天而不散,故称负蝗。
喷洒50%杀螟硫磷1000倍液,喷药72小时后其死亡率可达100%,其他杀虫药也有效,但死亡率较低。”

以下是短额负蝗图片:
68.jpg

69.jpg


70.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90101836 于 2015-8-6 14:20 编辑

“8.2.9  温室粉虱

同翅目,粉虱科。
温室粉虱又称白粉虱,分布较广,从北方的温室到南方露地均有分布,危害多种植物。其幼虫在叶背吮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黄蔫,以至死亡。还会分泌大量蜜露,造成煤污,并且还会传播病毒。
温室内可终年繁殖,1年可发生9~10代,南方露地则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对粉虱的防治,应以园艺防治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虫苗”,辅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1、黄 色塑料板涂重油,诱粘成虫;2、在温室内释放天敌丽蚜小蜂进行生物防治;3、农药的选择与使用:吡虫啉、沙粒型或黏土型缓释颗粒剂。推荐使用静电喷雾技术。”

以下是网上白粉虱图片:
70.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90101836 于 2015-8-6 14:20 编辑

“8.2.10 蓟马

蓟马是缨翅目昆虫的总称,种类很多,危害月季的主要为 Frankliniella tritici 和 F.occidentalis。该虫体长1~mm,是一种极细长的吸汁性害虫,常聚居花朵吮吸汁液,使花瓣发生褐变,极大地影响花的品质。寄居嫩芽时,往往使新叶展叶不良,生长受影响。7~9月份为蓟马盛发期。
防治蓟马可用吡虫啉防治,效果十分理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此病虫害部分已发完,希望能对花友们有所帮助。想提醒一下,喷药最好在无风的下午太阳快落山时进行,提前看好天气预报,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需要重喷。喷药时叶子两面都要喷到。喷白粉虱时可以加点洗衣粉增加附着力,因为它的翅膀很利水。蓟马最好晚上喷药,因为它们晚上出来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APP|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陌上花 ( 京ICP备14018705号-11 )|网站地图

GMT+8, 2025-2-7 16:30 , Processed in 0.028046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