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洇水。将花盆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水面为盆高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使水通过排水孔,自下而上均匀吸入盆内。多用于种子的播种。
2、找水。春夏时节,水分蒸发较快,应该每天上午对盆花进行浇水,在下午3—4时看盆土干湿酌情补浇适量的水,盆花缺水则浇,不缺水的不浇,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度。遇天气突然变化,特殊情况需要水时,找水不受次数、时间的限制。
3、放水。盆花在生长发育旺盛期,为了放条、发棵、催花、壮果等,结合追肥可加大浇水量,保持盆土充分湿润,叶片不见萎蔫。
4、扣水。限制浇水量和浇水次数的浇水方法。通常有两种目的:一种是对休眠盆花或低温时节,或为了蹲苗、防止徒长,或新上盆、换盆时,以及矫正大水、黄叶、落蕾现象等,均适当控制浇水量,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另一种目的是减少浇水量以限制营养生长,使养分得到积累,而利于花芽分化,促进孕蕾。
5、过路水。使用釉缸、瓷盆、紫砂盆、塑料盆等透水性不好的盆栽花时,为了防止积涝,或北方使用一般花盆栽植南方白兰、杜鹃花等喜酸性花卉,为防止渍碱,应在盆底垫碎瓦片和培养土粗渣作排水层,使多余的水随时排出。在高温生长季节,每隔3—4天应浇一次大水,水自底孔大量排出,既防积涝烂根,又防渍碱黄化。
6、回水。有些盆花,如杜鹃花、茶花、茉莉、栀子、白兰花等,在头一天傍晚使用液体肥后,翌晨必须再浇清水,称为“回水”。它可促进须根吸收养分。因为头一天傍晚使得肥,经过一晚的渗透干燥,肥分浓度增大,不仅不容易被根毛吸收,反而容易伤根。浇了“回水”后,稀释了盆土中的肥分,而有利于须根的吸收。
7、困水。是指将自来水先用容器存放1—2天,待水中次氯酸根分解后使用;井水在提出后需放置一段时间,当水温与气温相近时再使用。
8、透水。为使盆土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浇水一定要浇透,以见盆底流出水为度。
9、半截水。即浇水量不足,造成上湿下干的状态,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死。
10、冻水。土壤封冻前浇的最后一次水,以使花木防冻,安全越冬。多用于地植花木。
11、萌动水。早春气温回升后为花木浇的第一次水,以促进花木的萌动。
12、定根水。植株栽植后第一次水。一般要浇透水,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13、还魂水。是一种为了抢救植株因缺水而严重萎蔫的应急措施。做法是将盆花搬到阴凉潮湿之处,先浇少量的水,并向枝叶喷水。待植株复苏后,再逐渐增加浇水量,直到植株恢复正常。
14、豆饼水。是用豆饼加水沤制而成的肥水。一般用一千克粉碎的豆饼,加清水50千克放入缸内发酵而成。
15、麻酱渣水。是用麻酱渣加清水沤制的肥水。一般用一千克麻酱渣加清水70—100千克,放入缸中,然后密封使之充分发酵制成。
16、马蹄片水。用马蹄片沤制的肥水。一般一千克马蹄片加清水20千克,放入缸内密封,使之充分发酵制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