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月季园简介(暨楼主的养花经历及生态农业试验) 二楼增加 粪船,大棚,茶园照片
本帖最后由 飞不起来 于 2013-3-4 11:23 编辑
甘露月季园简介(暨楼主的养花经历及生态农业试验)
楼主的养花经历可追述到2007年,楼主有幸去了西班牙出差一个月,在超市购物时偶然发现有花卉种子(后来才知道其实是球根)出 售,当时楼主对养花一概无知,也看不懂西班牙文,胡乱买了两袋,好在海关检查并没有发现,于是便带了回来,楼主对养花一窍不通,随便弄了花盆和土,便开始种植。好在季节还对,秋天种下,而且球根对技术要求较低,第二年春天如期开放,后来对照着花在网上查找资料才发现原来是葡萄风信子和番红花,当初未能记录下来开花的情境,但楼主惊艳于花朵的美丽,从来养花一发不可收拾。
初期养花,楼主不择品种,不择大小,有花必种,于是阳台上的花渐渐多了起来,而且还找同事特意用不锈钢管焊了三个花架,花架平放,叠加皆可,极大的方便了楼主进行折腾:
楼主没有技术,没有品位,有的只有养花的**,慢慢花盆多的已经严重影响了阳台的功能性,几乎难以下脚,同时楼主也是理工科出身,对阳台的承重越来越担忧。
随着楼主对日益增加的花盆的担忧,同时转战于各个养花论坛,品位各养花高手的大作,楼主慢慢摒弃了大部分品种的花卉,而唯独钟情于月季,当初楼主认为月季价格不高,品种不少,花大而艳,花期又长,很适合我等平民种植,于是乎阳台又多了无数盆月季:
随着月季品种越来越来,月季的株型越来越大,楼主的8平米阳台实在不堪重负,家庭矛盾偶然因为种花而升级,同时因为阳台的结构和朝向问题导致夏季阳台过于炎热,很多月季难以过夏。楼主苦思良策。楼顶和楼下的公共绿地都行不通,后来想到在乡下,老丈人有两亩菜地,老人家上午卖菜,下午种菜,晚上拣菜实在辛苦,倒不如将所有月季种到乡下,挤占一部分菜地让老人家少忙一些,同时如果将来能够繁殖一部分月季出 售,也可补贴菜地的损失,既有如此想法便于家人商量,家人一致同意,迁徙工作开始了:
月季迁徙后,楼主不得不每周末尽量抽出时间去打理月季,主要是除草,菜地里的草实在是长的太快了。老丈人依然忙着他的菜地,偶尔给月季打些农药,当然我们也得益于他的辛苦才可以每天吃上新鲜的蔬菜。这两亩菜地每年至少施两船的有机肥,后面会有粪船的照片,有点重口味,所以菜地里的菜特别的好吃,同时月季也得益于如此肥沃的土地,很多牙签小苗一年就长了3米高。
随着地栽月季的一天天长大,同时楼主拜读了很多超强花友的巨作,如三棵树,莫奈的花园等等,楼主心中渐渐有了建花园的想法,可惜楼主一介平民,一没有钱,二审美观极差,建园谈何容易,还是先养活一家老小再说,同时也寄希望于将来繁殖的月季能补偿一些菜地的损失。楼主供职于工业园区,空气污染自不必说,每天中午更是吃的是猪食快餐,虽然每天晚上可以吃到自家新鲜的蔬菜,但是自家的蔬菜也不能保证是安全的,楼主多次要求菜地不打农药,但是打了几十年的农药,害虫早已经有了顽强的抗药性,即使是自家吃的菜,也是必须要打农药的,不然几乎是绝收的,加上近年来各地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瞠目结舌,
有鉴于此,楼主为了家人的饮食安全,决定利用这两亩菜地进行生态农业试验,肥不用管,本来菜地就是使用的有机肥,重要的是如何减少和杜绝农药的使用,楼主第一个试验的是粘虫板,分别在青菜地,茄子,玉米和阳台的花盆里进行了试验。
+8花币gamearts
赞一个!
飞不起来中级花坛师
本帖最后由 飞不起来 于 2013-3-4 11:20 编辑
试验结果: 青菜地里每2平米一张防虫网的情况下,一个星期后每张防虫网粘了至少5万只虫,更换防虫网后,再过一周每张防虫网上又粘了5万只左右虫左右,试验证明菜地里,特别是青菜地里害虫的密度是巨大的,露天情况下,防虫网无法完全消灭害虫,但是可以大大减小的害虫的密度,因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使用了防虫网的青菜地,几乎没有打药,但是同时间其他菜地打了4次农药。而同时间在封闭阳台试验的结果呢,阳台上有花10多盆,有少量的飞虫,使用了粘虫板一个星期后,飞虫几乎绝迹,粘虫板上大约有飞虫200多只,同时间在茄子和玉米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茄子和玉米地里的害虫密度远小于青菜地。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粘虫板也几乎粘满了虫子。
鉴于粘虫板试验的效果和楼主为让家人吃饭放心蔬菜的决心,楼主投资购买了两个大棚,一个用于月季的繁殖,一个用于防虫网的试验,由于2012年冬季一直下雨,楼主未能及时将两个大棚都搭建起来,只搭了一个月季繁殖的大棚,另一个防虫网大棚将于2013年3月完成,届时楼主将在2013年春夏两季完成防虫网 配合粘虫板配合频闪灯等多种生态防虫的试验,并进行非农药治疗蔬菜病害的试验,同时鉴于楼主一日三餐可以无饭 但是不能无茶的习惯,为了喝到放心茶,楼主说服了亲戚,在亲戚的茶园(句容武岐山脚下)里进行生态防虫的试验,防虫网大棚一并在3月份完成。
粪船的照片,有点重口味啊。
我打月季大棚,不容易啊,第一次转大棚,搞了很久才成功。
亲戚的茶园,本来是自己家的,因为老家已经没有人,送给亲戚了,楼主每年喝10斤茶叶都是这里出的。黄土,向阳坡地,茶叶的绝佳生长环境。
这些茶叶都有将近30年的树龄了,楼主不记得了,只记得很小的时候就有,小时候在家还要帮忙做茶叶。
欢迎喜欢月季,对生态农业感兴趣的花友加入我的QQ群: 甘露月季园 291612390
2013-02-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