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组织团芍药么(内容转自芍药大王)
芍药,属毛莨科,(Ranunculaceae) 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别名将离、婪尾春、余容、犁食。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纺锤形的块根,并于地下茎产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叶红色,茎基部常有鳞片状变形叶,中部复叶二回三出,小叶矩形或披针形,枝梢的渐小或成单叶,花大且美。
[产地分布]
原产我国北部和西伯利亚,主产山东、安徽,浙江、四川、贵州等省,均系栽培。
[观赏价值]
我国的传统名花,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公认的花中之相,与花中之王牡丹齐名。花有芳香,单生枝顶;花瓣白、粉、红、紫或红色,花期4一5月。
[药用价值]
芍药的肉质块根为重要中药材,白芍更为名贵,有镇痛解热等功效。野生芍药根为赤芍,性微寒,味苦,功能凉血、散瘀。
芍药种植技术
1.用地要求
应选用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栽植前应施足底肥,以腐熟的饼肥(200kg/亩)或粪干(1500kg/亩)为宜,深翻整平后方可。
2.栽植时间和规格
栽植的适宜时间一般为8月下旬(处暑)到9月下旬(秋分);栽植的密度,一般观赏用可80cm x 70cm,每亩栽1200株左右,生产用可60cm x 50cm,每亩栽2200株左右。栽植时,穴的规格一般深35cm左右,口径20cm左右,苗的深度以芽低于地平面3cm为宜(见图1),最后将穴填满土、捣实并堆10cm土堆,以防寒保墒并起标志作用(见图2)。栽植后可视土壤墒情,可适当浇水越冬。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翌年春季,芍药发芽前,将上年秋季的土堆松平;生长期,要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做到雨后即锄,久旱即锄。
2.摘侧蕾:芍药除茎顶生出蕾外,茎上部叶腋部还生有3-6个侧蕾。如及早摘去侧蕾可集中养分,使主蕾花大丰满;如留着侧蕾,则花开丰富,观赏期长。可根据需要,自主掌握。
3.浇水追肥:芍药系肉质根,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一般不用浇水,如春旱或伏旱时间较长,可浇水一到两次,最好用无污染的河水,冬季视土壤干湿情况,也可浇一次越冬水。芍药生长旺盛,需肥量大,一年可施两次,入冬前,可施一些长效肥,如腐熟的饼肥(150kg/亩)或大粪干(1500kg/亩),花开前或花后可施一些速效肥,如复合肥、二铵(10-15kg/亩),也可结合进行叶面追肥,如磷酸二氢钾或微肥,15-20天喷一次。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是叶斑病,包括红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发病高峰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季节,发病初期可用40%多菌灵800倍液喷施叶面防治,严重时用40%多菌灵500倍液每15天喷一次,2-3次即可防治。
2.虫害:主要是蛴螬和线虫。对于蛴螬在7-8月份盛发期可用30%的呋喃丹(5kg/亩)或50%辛硫磷颗粒剂(3kg/亩)或甲基异柳磷水剂,与有机肥或沙土混合成毒饵,均匀撒施,然后深锄即可。线虫系根结线虫,传播性强,对芍药危害比较严重,症状表现为须根出现大小不同的瘤状物,植株生长衰弱,叶缘变黄、枯焦、早落,严重时植株变矮直至死亡。防治可用30%的呋喃丹颗粒剂25克/平方米,于夏季多雨期均匀施于发生地块,后深锄5-10cm。因根结线虫系好气性低等动物,主要生活5-20cm以内的土层内,施药时,千万不可过深。
5、防寒措施
一、加强栽培管理:栽植时,穴的规格一般深35cm左右,口径20cm左右(比种苗稍大),苗的深度以芽低于地平面2—3cm为宜,土填到一半时,把苗稍微上提,以使根和土壤充分接触,并捣实(如图1);最后将穴填满土、捣实,(根据墒情决定是否浇水)在其根茎四周堆起10-20厘米高的土堆,以保墒防寒(如图2)(可参照vcd碟片中牡丹栽植)
二、浇透封冻水和返青水:在土壤封冻前浇一次水,土壤含有较多水分后,严冬表层地温不至于下降过低、过快,开春表层地温升温也缓慢。浇返青水一般在早春进行,由于早春昼夜温差大,及时浇返青水,可使地表昼夜温差相对减小,避免春寒危害根系。
三、堆土防寒 : 浇封冻水后在其根茎四周堆起20-30厘米高的土堆(视地区寒冷状况而定),土堆要拍实(如图2)。
四、覆盖: 多用于圃地露地花木,在地上覆盖干草、草席、马粪等,此法既经济效果又好,应用极为普遍。
*另外也可覆盖塑料薄膜等材料,但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
五、设风障: 对新植或引进的种苗,在主风侧或植株外围用塑料布做风障防寒,还可以盖草帘,一般过上1-2年即可适应。
[
本帖最后由 征鸿 于 2007-8-24 15:0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