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熊猫)石上菖蒲石上仙

西门熊猫

2015-01-20

本帖最后由 西门熊猫 于 2015-1-20 13:53 编辑

  探寻天朝古人和花卉的互动史,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唐朝爱妖娆的牡丹外,其他朝代的人们似乎对花枝招展的花卉并不感冒,唐代以后更甚.比如蔷薇类月季,毛茛科类铁线莲,茶花类茶花也是不温不火,对时下流行的球根类植物更加不感冒.吟咏的对象要么是木本的松柏,柳树,梧桐,就算是梅花,讲究的是"墙角数枝梅",一开一堆的也是下品.还有一类是草本的,竹子,国兰,菊花,水仙等等,也是清雅的居多,五颜六色的,花团锦簇的都不入古人法眼.这次介绍一个更加极端的:菖蒲科菖蒲.

(文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望真正尊重和理解!)

查看全部7次评分记录>>

相关阅读
查看全部|只看楼主评论111阅读7662

西门熊猫版主

菖蒲喜湿热,不耐寒凉,所以野生种群北方不会存在.但在南方,宋以前就以药用价值闻名遐迩.《神农本草经》记载:“菖蒲,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商周之后,楚人占据江南,久而久之认为菖蒲叶剑形似宝剑,家家户户门前挂菖蒲一束,可以驱邪斩魔,家道昌盛,故在他们发明的端午节上让菖蒲发挥吉祥物的作用,这类风俗江南至今存在.大约在公元前239年由传奇商人吕不韦计划编写的《吕氏春秋》中也记载:“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于是生者也。”菖者昌盛也,既能治病辟邪,又能有谐音上的好彩头,何乐而不为呢?到了汉代,六朝时《三辅黄图》中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树,有菖蒲百本。”可见开始从灵丹妙药的食用功能转向纯粹的欣赏.

  

2015-01-20回复

西门熊猫版主

      以前也说过,宋代对后世尤其在文化上的影响远超唐代.对花卉的审美也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宋人喜爱的花卉至今无不是传统爱花人的心头好.梅花,兰花最有名.而对菖蒲的喜爱也远超现代人的想象,这其中宋代有名的士大夫们起了带头大哥作用.而大哥中的大哥苏轼就是菖蒲的大粉丝,一会写诗如“碧玉碗盛红玛瑙,青盆水养石菖蒲”。 "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斓斑碎石养菖蒲,一勺清泉半石盂。”一会撰文如《石菖蒲赞》:“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清且泚,惟石与水,托于一器,养非其地。瘠而不死,夫孰知其理。不如此,何以辅五藏而坚发齿。"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也替师傅吆喝《石菖蒲并序》里说:月,冰霜大寒,吾庭之植物无不悴者。爰有瓦缶,置水斗许,间以水石,有草郁然,俯窥其根,与石相连络。其生意畅遂,颜色茂好,若。弹子涡与夏雨解箨之竹,春田时泽之苗,问其名曰,是为石菖蒲”.另一位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插一杠子,其《石菖蒲》诗:“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提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重点说明了它的药用价值.有实用价值还有君子气节,难怪士大夫们点赞.

2015-01-20回复

西门熊猫版主

   明清两代文人亦步亦趋,接手了这一爱好.明文震亨《长物志》中说:“若菖蒲九节,神仙所珍,见石则细,见土则粗,极难培养。吴人洗根浇水,竹翦修净,谓朝取叶间垂露,可以润眼,意极珍之。余谓此宜以石子铺一小庭,遍种其上,雨过青翠,自然生香。”清代文人陈淏之著有《花镜》,其中有菖蒲详细记载:生于池泽者泥菖也,生于溪涧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间者石菖也。叶青长如蒲兰,有高至二三尺者。叶中有脊,其状如剑,又名水剑。其根盘曲多结,亦有一寸十二节至二十四节者。仙家所珍。惟石菖蒲入药。品之佳者有六: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凡盆种作清供者,多用金钱、虎须、香苗三种。性喜阴湿,总之用沙石植者叶细,泥土植者叶粗。郑板桥题画诗有云:"玉碗金盆徒自贵,只栽蒲草不栽兰"。菖蒲都比兰花地位高,现代人打死也不信.

2015-01-20回复

西门熊猫版主

   菖蒲是多年生宿根草木植物。和兰花一样都是单子叶植物.这货有水菖蒲和石菖蒲之分,还有石菖蒲的一个变种金钱菖蒲.菖蒲大都生长于山涧泉流水石之间,这种和石头混在一起的习性,从宋朝就开始可以培养.曰:" 附石菖蒲",算是盆景的一个小分支.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上有详细记载:“芒种时种以拳石,奇峰清漪,翠叶蒙茸,亦几案间雅玩也。石须上水者为良。根宜蓄水,而叶不宜近水。以木板刻穴架置宽水瓮中,停阴所,则叶向上。若室内即向见明处长,当更移转置之。”古人还说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不记春秋”,叶“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还说“忍苦寒,安淡泊,与清泉为伍,不待泥土而生”。就植物自身而言,有些是菖蒲的生活习性,比如水生和耐阴.有些则是保命的办法,不得已而为之,比如不给肥料和空间.谁不想营养多多,繁衍生息,在个方寸之地,只好安贫乐道,保命要紧.

2015-01-20回复

西门熊猫版主

    菖蒲这一家子过去属于天南星科植物群,现在植物分类学者把它们单列出来组成菖蒲科,类似于天朝县改市,因为就算分家,也改不了天南星科植物的秉性,喜阴热潮湿,肉锥花序.水菖蒲又名菖蒲丶白蒲丶泥菖蒲,端午节所用的就是这类.菖蒲不爱开花,清金农曾以“九节菖蒲馆”为斋名,有题画诗中云:“五年十年种法夸,白石清泉自一家。莫讶菖蒲花罕见,不是知己不开花。”.不开花也会给植物辨识带来麻烦,因为单子叶植物种群的鸢尾科有一些与水菖蒲长得很像,叫溪荪,也生活在溪涧中.为了区分,它们一般都叫花菖蒲,还有一些地中海的来的唐菖蒲,现在是著名切花之一.

花菖蒲,也就是水生鸢尾

唐菖蒲,也是鸢尾科的

2015-01-20回复

西门熊猫版主

   容易弄混的还有香蒲科植物,又叫水烛,也是肉锥花序,也是在水边生长,也是单子叶植物,区别是香蒲更加耐寒,南北方都有,花似香肠,个子也高,一般株高1.5~2.5米.还有一个很搞笑的特点,香蒲种子有点像蒲公英,没成熟时缩进一根根棒棒里,用手一撸就会喷出来……,这些菖蒲科植物都不具备.《诗经·国风·陈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蒲与蕳""有蒲菡萏"综合起来,莲花象征女人没啥异议,"蒲"俺认为是香蒲而不是菖蒲科植物,因为菖蒲肉锥花序象征男淫的话实在是太小了,更重要的是<<诗经>>描述的都是黄河流域的风物,菖蒲盛于长江流域,两者不搭界.

2015-01-20回复

西门熊猫版主

  钱钟书先生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一文中曾说这个特点是"把文章统盘的人化或生命化"。其实古人在对待植物上也是这么干的,把植物统盘的人化,以植物自比或比喻他人.这在西方很难理解,在东方文化里却大行其道.时过境迁,现在的新人类开始大举接受西方灌输的花卉审美观,月季,球根,甚至多肉蜂拥而至.而天朝,古代内敛的审美市场早就开始萎缩,多样化是件好事,但失去本我,盲目接受接收未必是好现象.菖蒲之美就是古代士大夫之美,清雅内敛淡泊之美.古典文化之美.没准哪一天人们跳完了各种西洋花卉坑,厌倦了大红大紫,回家看看老货犹存,老神在在,还能老调重弹,老马识途,甚至还年却老,"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015-01-20回复

西门熊猫版主

写完发完,买菜去.....

这是菖蒲的广告软文么?嘿嘿

@乌镇兰苑

2015-01-20回复

紫藤秋水资深院士

先顶顶再看

2015-01-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