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茶花的迷思
茶花中紫色品种一向是很神秘的,原生的山茶属植物中据我所知只有匹克茶的花带有紫色调,不过通常呈现为粉紫色。这个原种产于越南,国内很难见到。学生时代在导师那里见过照片,花很小,叶子很大,没什么观赏价值。
在栽培品种中,真正的紫花品种是极其少见的。中国传统上习惯将暗红色描述为紫色,例如红山茶中的“紫金冠”、“紫重楼”、“紫红梅”,滇山茶中的“紫袍”。通常这类紫花表现为没有光泽的暗红色。
日本则较多的将黑红色当做紫色,例如“紫椿”和“紫侘助”。
现代则比较倾向于将粉紫色作为紫色,有时候也会将其命名为蓝色。例如红山茶中的“蓝珊瑚”、“蓝色多瑙河”、“格里”、“羞洁”、“紫旋风”,茶梅中的“格林之蓝”、“头等大奖”,杂交品种“普陀紫光”、“紫玉”。值得注意的是“格林之蓝”这个品种,低温时能呈现出优雅的薰衣草色。
和月季花中蓝紫色一样,绝大多数茶花的紫色都依赖低温方能呈现。有时候夜间温度够低的话,许多红色品种例如“九曲”“贝拉”都能呈现出紫色调。“玛卡拉斯”和“紫明珠”在广州开花的颜色远没有资料照片上的那么深沉。
通过跨物种杂交有些时候能获得非常新奇的花色,例如红山茶和怒江山茶的后代“荷兰兰花”和“兰花美人”,花色是柔和的淡青紫色,前者单瓣后者重瓣。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新紫”这个品种,金花茶的后代,有时被当做茶梅,但并不是。小花型,完美的紫罗兰色,不依赖低温,花量很大,只可惜是单瓣。
以下既是新紫,原花颜色要更紫一些,这个色温不对。我原有一株,后来放楼下花园里就丢了。谁要是有这个品种,可以联系我一下。
杨黔见习院士
渊博不敢当。主要是读书时候做过一段时间的茶花育种,所以对这个很有兴趣。
我个人觉得我国在花卉园艺的育种上更本不上心,茶花,牡丹,芍药等国产品种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品种或者舶来种,美国和澳大利亚壮大了山茶花,比利时壮大了杜鹃,英国壮大了月季,日本壮大了牡丹,这些玩意的观赏种原产地基本是中国,我觉得中国的新品种培育还是停留在骗骗经费,做做论文的表面,根本没有市场化。人家国外早都培育出了黄 色 的高山杜鹃,我们那个百里杜鹃还是守着老天爷赏的饭吃,不思进取,种来种去就是那几个种,全无新意。说多了,突然有点感慨,还望莫见怪
2016-02-28回复
墨先生中级花坛师
本帖最后由 墨先生 于 2016-2-28 01:24 编辑
我个人觉得我国在花卉园艺的育种上更本不上心,茶花,牡丹,芍药等国产品种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品种 ...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还不够有钱。要细说开来,因素就多了。育种和别的工作不一样,需要很长的周期和很大的人力物力,还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同样时间内,用同样的人力物力,都不知道能创造多少GDP来了。
拿茶花育种举例,设计一个杂交组合,获得种子,播种下去到它开花,一切顺利大概需要4年左右的时间,全温室培养也需要3年。后期还要观察性状是否稳定。这4年中需要付出的精力和财力太多了,除了国家现在没人愿意为一个不确定的不实用的东西买单。所以说骗经费什么的,其实也不至于。
至于说没有市场化的问题,没人拦着园艺公司自己做育种啊,怎么也没有人做呢?说到底还是带来的效益不够,不能打动资本。如果直接用老品种就能吃饱,或者说不比用新品种的吃的差,多数人不会用动力去追求新的。另外还有观念的问题,比如说转基因作物,国内的排斥非常严重,食品上不说,就拿国兰举例子,原生的和杂交的、组培的待遇要相差多少!?可事实上根本没理由。兰花杂交很容易,培育新品种你自己在家里就能做。但是新品种市场上根本没兴趣。我一个导师每次看到散氏兰花目录都要被气死了。
为什么国外的育种工作开展的那么好?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专利费。拿国内销售的康乃馨种苗(BB公司品种)举例,每售出1株种苗,就要向育种家交付大约0.1到0.3元的专利费,这是育种家收入的最大头。其次还有奖金什么的,不过这只算是外快。
回到育种工作上来。国内开展育种工作太晚了!当年罗伯特福琼把云锦杜鹃带到欧洲,也是过了快50年才真正培育出了适合花园生长的杂交品种呢。国内的育种工作要追上西方,真的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还要走。
2016-02-28回复